-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692
- 94
- 55
- 4
- 1349
- 106
- 24
- 22
- 17
- 170
- 115
- 107
- 75
- 68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那爽 吴正正 等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4年34卷3期 262-264,283页ISTIC
【摘要】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是一种引起老年人严重视力下降的退行性病变,在中医学上属"视瞻昏渺"的范畴.临床多认为wAMD是由脾肾亏虚所致,病证多属本虚标实.脾肾气虚导致气机不畅、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津液输布障碍、血脉闭阻产生的痰、湿、...
【关键词】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气机;升降理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成艳红 《医学研究与教育》 2024年41卷2期 42-47页CA
【摘要】 易水学派作为中医历史上独具特色的医学流派,其脏腑辨证、重脾胃思想、引经报使学说及升降浮沉理论极大地丰富了中医理论内涵.恩师李福海系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亲传弟子.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跟师侍诊过程中所遇病案三则,浅析易水学派中升降理论的应用和启示,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晨 吴辉坤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3年33卷6期 551-552页ISTICCA
【摘要】 中医治疗肝硬化,多以疏肝健脾、养血活血和软坚散结为法[1,2].黄元御以"中气为枢纽的金木升降理论"为指导,创化坚丸治疗积聚[3].笔者认为其理论独特新颖,且应用于临床治疗肝硬化,获效颇佳,拟予以推广应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温雪雁 童安荣 《中国民间疗法》 2023年31卷17期 22-24页
【摘要】 童安荣主任医师认为慢性肾衰竭虚实夹杂、本虚标实,病机关键是在脾肾两虚的基础上导致气机升降失常,发展到后期常累及多脏.对于慢性肾衰竭的治疗,童安荣主任医师重视调节气机的升降,强调脾胃、肝肺、心肾这 3 对脏腑在气机方面的作用,并认为调节脾胃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瑛 鲁兆麟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年31卷5期 299-30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和谐是一种美学观,和谐思维是一种美学思维.和谐也是科学美最本质的特征,科学和谐美是"匀称""有序""多样性的统一""矛盾的协调",更是"天人合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阮善明 沈敏鹤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7年25卷12期 2456-2457页ISTICPKUCA
【摘要】 总结整理沈敏鹤主任中医师运用升降理论治疗肿瘤的学术思想,从气机升降,天人相应;气机调畅,治之所求;后天之本,居中如枢;肺与大肠,表里互通;心肾失交,最应调达等方面进行阐述,其这一思想为中医治疗肿瘤提供了新的途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帅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20卷6期 378-37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1病案1.1振奋心阳,平水气上冲之急<伤寒论>65条云:"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欲作奔豚,言其将作未作之势,乃由汗后虚其心阳,水火失济,水停下焦,复有随冲气上逆之势.方中桂枝振奋心阳于其上,重用茯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煜 林代华 等 《中医药学刊》 2002年20卷9期 73-73页ISTICPKUCA
【摘要】 升降理论是具有中医特色的中医基础理论之一,它不仅可以用于阐释人体生理及病理现象,也是临证确立治法和辨证用药的重要依据,正确运用升降理论,有助于提高辨证用药的准确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显宏 周靓 等 《浙江中医杂志》 2019年54卷3期 227页ISTIC
【摘要】 李伟林主任中医师理论功底深厚,临床经验丰富,运用升降理论治疗眩晕,效果较好.现举医案如下.1 脾虚湿阻,胃失和降罗某,男,58 岁.2018 年7 月12 日初诊.患者7 天前因暴食酒肉突发头晕,呈阵发性,伴脘痞,大便不成形,无昏厥.诊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潮铭 褚玄仁 等 《四川中医》 2019年37卷5期 23-24页ISTIC
【摘要】 缪希雍重视气机升降,依据《内经》理论,在十剂之外补充升降二剂;并在《本草经疏》中,将升降二剂的常用药、功能、适应病及其病因病机加以总结,对后世学者影响深远.至今,该理论在现代临床运用极为广泛,尤其体现在脾胃病的临床治疗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