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0
- 2
- 1
- 5
- 3
- 2
- 1
- 1
- 10
- 4
- 3
- 3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李爽 邹建华 等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29卷3期 181-185页
【摘要】 目的 研究单甲基亚砷酸(MMAIII)联合隐丹参酮(CPT)对多发性骨髓瘤U266细胞的协同抑制效应,阐明其诱导多发性骨髓瘤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 多发性骨髓瘤U266细胞用含10%gibco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培养,按隐丹参酮单...
【关键词】 单甲基亚砷酸;隐丹参酮;多发性骨髓瘤U266细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邹建华 付娟 等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6年17卷2期 73-75页
【摘要】 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s2O3)俗称砒霜,始载于宋《开宝本草》,其味苦酸,有毒,归脾、肺、肝经,具有蚀疮、去腐、杀虫、劫痰定喘、劫疟之功. 砷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环境中的致癌物质[1],与包括皮肤癌、肺癌和膀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昕 孙鲜策 等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02年20卷5期 327-33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研究3种砷化合物对健康人淋巴细胞DNA的损伤效应间是否存在作用差异.方法无菌分离健康人静脉血淋巴细胞,分别染以亚砷酸钠(As Ⅲ)、砷酸钠(AsⅤ)及甲基砷酸钠(MAsⅤ).每种处理因素均分5个剂量组:1、5、10、20、50 μmoL...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张敏 导师:李春辉 那仁满都拉 承德医学院 基础医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硕士) 2014年
【摘要】
目的:以人乳腺癌细胞株M C F-7为研究对象,研究亚砷酸钠(iAsm)及其中间代谢产物单甲基亚砷酸(M M Am)二甲基亚砷酸(DM Am)分别与隐丹参酮(CPT)合用后对细胞的作用及其机理。
方法:常规培养M CF-7细胞,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吴顺华 中国毒理学会第六届全国毒理学大会 2013年
【摘要】 目的体外培养人真皮成纤维细胞,用无机砷及其代谢物进行染毒,观察染毒后细胞增殖、周期及凋亡,并检测DNA修复相关的XPA,XPC,PARP1和ERCC3基因的表达变化,探讨砷及其代谢物导致细胞皮肤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取8例6~10岁健康儿童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李昕 导师:孙贵范 中国医科大学 特种医学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硕士) 2002年
【摘要】 该研究即是以慧星试验为检测手段,研究三种砷化合物对健康人淋巴细胞DNA的损伤效应,即DNA链的断裂效应间是否存在作用差异,并初步探讨砷化合物作用下诱导DNA链发生断裂的机理.结论:三种砷化合物均可引起健康人淋巴细胞DNA损伤.在同一处理因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倩 梁琼麟 等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2007年38卷4期 332-33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建立中药复方中亚砷酸盐(AsⅢ)、砷酸盐(AsⅤ)、一甲基砷(MMA)和二甲基砷(DMA)的HPLC-ICP-MS方法.方法:采用Hamilton PRP-X100阴离子交换柱,15 mmol/L (NH4)2HPO4为流动相(pH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靳曙光 于敬红 等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16卷3期 329-331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观察氟、砷对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浓度按氟化钠(NaF)0,600,900μmol/L与亚砷酸钠(NaAsO2)0,0. 1,1. 0μmol/L配伍,染毒培养时间为48 h.光镜观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施睿 梁标 《现代肿瘤医学》 2012年20卷9期 1779-178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研究亚砷酸钠( NaAsO2)对人肺癌Spc-A1细胞株端粒酶活性及其催化亚单位hTERT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癌机制.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检测亚砷酸钠对Spc-A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端粒酶活性采用端粒末端重复序列扩增-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田禾 李欣洋 等 《现代预防医学》 2019年46卷6期 1074-1078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探究亚砷酸钠诱导的活性氧是否影响N6-甲基腺苷(m6A)水平,从RNA表观遗传学角度探讨亚砷酸钠的毒性机制.方法 以亚砷酸钠作为活性氧诱导剂,以N-乙酰半胱氨酸作为活性氧清除剂,检测细胞在亚砷酸钠单独处理和亚砷酸钠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