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7
- 4
- 1
- 1
- 5
- 3
- 3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何翔钰 《中医药文化》 2023年18卷3期 254-262页
【摘要】 19至20世纪,具备西方现代医学背景的医学传教士,因技术优越性与文化隔阂,对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部分的中医产生了诸多疑惑与误解.关于如何向以传教士为代表的西医与西方社会推介中医、更迭他们对于中医的认识、改观他们眼中的中医形象,成为了维护中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史如松 张大庆 《医学与哲学》 2010年31卷9期 73-75,78页ISTICPKU
【摘要】 1916年~1930年,中国医学界和基督教传教士组织卫生教育会,在中国联合举行卫生教育运动.这场运动通过举办卫生运动周,用展览、演讲、海报、幻灯片等传播卫生知识;针对学生,卫生教育会散发卫生书籍,举办卫生论文竞赛.卫生教育运动促进了卫生知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庞雪晨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16年35卷1期 31-47页
【摘要】 20世纪初黑热病(Kala-azar)在中国华北肆虐,90%的患者因得不到救治而死亡.该病在20世纪大规模流行之前,中外医学典籍中鲜有记载.1900年英国医生利什曼(W.B.Leishman)最早发现黑热病原虫后,这种疾病因与为殖民政治服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远明 《中国科技史杂志》 2013年34卷3期 360-371页
【摘要】 1886年,在华欧美医学传教士创建的“博医会”将正规医学院校毕业和从事医学传教工作作为正式会员的两个条件,阻碍了会员构成的本土化.在梳理该会制度、人员构成以揭示博医会的局限性的基础上,通过剖析中华医学会创建路径及崛起原因,探讨近代西医社团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史如松 张大庆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10年29卷4期 475-486页
【摘要】 1907年博医会建立的研究委员会在中国开展医学研究,研究主要围绕中国的寄生虫病和中国人的身体生理数据的调查展开.研究委员会对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部分传教士医生的职业倾向也由医疗转向研究,这也影响到中国的西医学界,使得医学研究成为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维江 刘远明 《中华医史杂志》 2016年46卷5期 314-317页MEDLINE
【摘要】 1886年,欧美在华医学传教士发起组建中国近代首个医学社团——博医会,并公推嘉约翰为首任会长兼会刊《博医会报》首任主编.嘉约翰时任广州博济医院院长,已在华行医传教30多年,是中国以至世界范围内有影响力的医学传教士之一.他的巨大声望和远见卓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远明 《中华医史杂志》 2011年41卷4期 221-226页MEDLINE
【摘要】 从17世纪下半叶起,西欧相继出现了柏林皇家医学会、巴黎外科学会、爱丁堡和伦敦医学会等医学团体,它们通过举办会议,编辑期刊,极大地推动了当时欧洲医学的进步.19世纪末期,西方在华医学传教士为了更好地进行医学传教及医学教育工作,借鉴西方的医学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