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3
- 6
- 6
- 4
- 4
- 3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王乐鹏 谢紫薇 等 《环球中医药》 2025年18卷7期 1467-1472页ISTICCA
【摘要】 "痹"在中医典籍中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其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疼痛等症状.一直以来,《黄帝内经》中的病证名存在分类标准不统一、个别术语含义模糊及术语内涵重叠等问题,这为中医术语的标准化翻译和国际传播带来了挑战,并影响了中西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其凡 《西部学刊》 2023年3期 155-158页
【摘要】 立足于原型范畴和配价语法的相关理论,从概念隐喻和意象图式的视角对英语小品词"on"的空间隐喻拓展进行认知剖析,以揭示其在共时维度上的义项拓展理据.一方面,小品词"on"是以空间概念原型为认知的始发域,以概念隐喻为认知机制,通过家族相似性不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慧雯 贾春华 《世界中医药》 2021年16卷6期 942-946页ISTICPKUCA
【摘要】 中医语言描绘了一个有关人体生理、病理、疾病、治疗的隐喻世界.中医隐喻研究的诞生,正是为了解密中医学勾画的这个有关人体的隐喻世界.在中医学界和语言学界一些学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医学绘出的这幅画卷渐渐展现于世人之前,使人看清由生产和生活经验、自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岚 《应用心理学》 2013年19卷4期 317-323页
【摘要】 基于概念整合理论和范畴化原型理论,以对真实语料的统计分析结果为依据,探讨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口语表达过程中的英语单数第三人称代词(ETPSP)误用现象及其原因,结果表明:(1)中国大学生存在普遍的ETPSP误用现象,主要表现为主语he/she...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杨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23卷5期 81-84页
【摘要】 根据认知语言学理论,人们的心智具有体验性,思维具有隐喻性和想象性.人类概念系统是隐喻的,理解和真理是相对于人们的文化概念系统,意义来源于物质和文化环境中的身体和社会经验.语言学理论是通过对大量语料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来支撑其论点,蕴含民族文化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薇 曲倩倩 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4年30卷9期 1580-1584页ISTICCSCDCA
【摘要】 范畴化是人类语言的基本特征之一.原型范畴理论作为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用于对中医典籍中的术语进行范畴化分类,解决术语标准化建设中翻译缺乏系统性的难题.中医典籍中的病证术语承载着中医的独特文化内涵,体现了人们对疾病的认知概念.《金匮要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谷浩荣 贾春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1年13卷6期 1091-1094页ISTICPKUCSCD
【摘要】 应用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概念隐喻理论研究中医病因学说中的“六淫”,发现“六淫”是6个“范畴”而非6个“实体”,是以自然界“六气”为原型形成的概念隐喻,是范畴化的结果,从“六气”到“六淫”是对语言的跨域应用.因此,理解中医六淫概念不能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子密 贾春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1年13卷5期 914-918页ISTICPKUCSCD
【摘要】 “痰饮”理论在中医学2000多年的发展史中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色及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试图从隐喻认知的角度,结合中医发生学方法,探讨了“痰饮”作为一种病理产物,同时作为一种致病因素,以及“痰饮”理论作为一种病因病机理论,如何基于认知科学得以架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文婕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20卷1期 69-74页
【摘要】 以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为出发点阐述了应用英语翻译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对应用英语的泛指性、词汇界限模糊性及文本类型模糊性的原型范畴进行了认知分析.依托翻译主体间性研究的主要观点,即多元主体间相互平等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共同构建翻译研究的主体,提出翻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磊 徐媛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2016年10期 147-149页
【摘要】 原型理论重视译者在确认源语文本信息原型后,如何在目的语中重新建立符合本语言特征的原型范畴,进而找到"最佳样例".本文在原型理论视角下,对比英国汉学家大卫·波拉德(David E Pollard)和我国翻译家朱纯深二人的《荷塘月色》译本,从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