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59
- 4
- 3
- 1
- 22
- 11
- 8
- 5
- 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张秀月 付岩梅 等 《生态学报》 2019年39卷10期 3566-357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土壤氮矿化是氮素生物地理化学循环的重要环节,表征着土壤的供氮潜力,其变化过程会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从小兴安岭典型的原始红松林及其退化形成的次生阔叶林样地采集土壤样品,采用好气室内培养法,研究在不同培养温度(4℃、12℃、20℃、28℃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景莎 田静 等 《生态学报》 2016年36卷20期 6445-645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土壤有机质(SOM)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生产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机质的组成、空间分布和空间关联性是影响和控制诸多生态系统过程的重要因素.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对长白山原始阔叶红松林局部尺度内0---20 cm土壤有机质与活性有机质的空间异质性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雪梅 王树力 《植物研究》 2014年34卷4期 542-546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长白山北坡露水河林业局次生林为对象,应用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定量分析了长白山北坡次生林的树种多样性和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柴汝杉 蔡体久 等 《生态学报》 2013年33卷4期 1276-128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原始红松林是我国小兴安岭地区的顶级植物群落,理解它的降雨截留过程,对区域生态、水文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定位研究法,于2010-2011年21场降雨数据对原始红松林的降雨截留和分配效应进行系统研究,并结合当地的气象和林分资料,利用修正的G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陆彬 王淑华 等 《生态学报》 2010年30卷15期 4065-407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阐明小兴安岭地带性植被原始红松林土壤呼吸各组分的碳排放速率及其对土壤水热变化的响应规律,采用挖壕法和红外气体分析法测定土壤表面CO2通量(Rs),确定4种原始红松林群落类型生长季的土壤总呼吸(Rt)中土壤微生物呼吸(Rh),根系呼吸(Rr...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贾玉珍 赵秀海 等 《昆虫学报》 2009年52卷11期 1236-1243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昆虫多样性变化对生态系统健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为研究昆虫群落变化与生境演替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网捕、灯诱和诱捕法系统调查了长白山针阔混交林不同演替阶段(次生白桦林、次生针阔混交林、原始阔叶红松林)昆虫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分析了昆虫在森林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丽韫 罗天祥 等 《生态学报》 2007年27卷9期 3609-361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我国东北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同一海拔梯度的原始阔叶红松林及其次生林--白桦山杨成熟林和白桦山杨幼林为对象,采用土钻取样法对不同演替阶段细根生物量的变化、细根垂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子进行系统地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原始阔叶红松林的正向演替过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旭 周广胜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07年31卷3期 348-35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比较利用静态箱式法测定长白山原始阔叶红松林(Pinus koraiensis)和次生杨桦混交林的土壤呼吸作用表明,两者土壤呼吸作用的日动态均主要受温度影响,次生林土壤呼吸作用的日变化极值出现时间较原始林提前1~2h;两者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丽韫 罗天祥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5年16卷7期 1195-1199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我国东北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同一海拔水平的原始阔叶红松林及其次生林--白桦山杨成熟林和幼林为对象,对不同演替阶段林地地下生物量与碳、氮贮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演替的进行,白桦山杨幼林、成熟林和阔叶红松林根系生物量分别为2.437、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光 邵国凡 等 《生态学报》 2001年21卷9期 1393-140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天然林数量的减少以及质量的降低对中国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虽然林地的破碎对各种自然灾害起到关键性作用,林地是如何被破碎的尚不十分清楚.应用卫星遥感技术,以及地理信息系统和空间分析手段研究中国东北一原始的针阔混交林的破碎过程.结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