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5
- 3
- 2
- 2
- 4
- 3
- 2
- 2
- 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徐晓琪 戴丹 等 《菌物学报》 2021年40卷2期 387-39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在完成小绒泡菌Physcaum pusillum生活史的同时,观察了小绒泡菌P.pusillum生活史不同阶段显微结构的形成.生活史研究结果表明:小绒泡菌P.pusillum的孢子萌发方式为裂式,黏变形体具两根鞭毛,较短一根不易观察到,原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姝 王琦 等 《菌物学报》 2021年40卷2期 282-29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黏菌作为真核生物"树冠"中的原始类群,是研究真核生物演化模式的重要分支.本文通过对黏菌在生活史不同阶段的生物学特征、行为与相关发育机制综述,展现了黏菌多样的细胞发生模式.通过对黏菌与变形虫门其他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阐述,比较了各类群间的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陶伟 王娜 等 《菌物学报》 2016年35卷2期 138-14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本文应用悬滴培养、燕麦-琼脂培养等方法及显微成像技术对绒泡菌科Physaraceae 4种黏菌(黄头绒泡菌Physarum flavicomum、淡黄绒泡菌Physarum melleum、垂头绒泡菌Physarum album、针箍菌Ph...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方玲 导师:陈双林 南京师范大学 生物学 微生物学(硕士) 2013年
【摘要】 黏菌作为真核生物中的一个特殊类群,在生物界中占有重要地位.因其独特的兼具动物和真菌某些特征的生活史,使其在生物界中的地位一直没有得到统一.目前黏菌归属于原生动物,但是其究竟是与真菌的亲缘关系近,还是与原生动物的亲缘关系更近,始终是生物分类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吕冬霞 导师:李玉 吉林农业大学 植物保护 植物病理学(博士) 2012年
【摘要】 淡黄绒泡菌Physarum melleum、全白绒泡菌Physarum globuliferum隶属于绒泡菌目、绒泡菌科的绒泡菌属;垫形双皮菌Diderma effusum隶属于绒泡菌目、钙皮菌科的双皮菌属.这三种黏菌属于内生孢子生活史类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孙金月 导师:李玉 吉林农业大学 植物保护 植物病理学(硕士) 2011年
【摘要】 网柄细胞状黏菌(dictyostelid cellular slime molds)是一类子实体特别小,生存时间非常短暂,在自然界难以用肉眼观察到的特殊的生物群体.主要生长于土壤、枯枝落叶层、腐烂的基物及动物粪便上,以细菌为食物的主要来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彭丽媛 熊兴政 等 《生态学报》 2016年36卷10期 2819-282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外生菌根真菌对于酸性和锰污染土壤的植树造林和生态恢复有重要作用.采用液体培养方法,以大白菇Rd Fr(Russula delica Fr.)、彩色豆马勃Pt 715(Pisolithus tinctorius 715)、土生空团菌Cg Fr...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艳双 于玲 等 《菌物学报》 2011年30卷1期 138-14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诱导扁绒泡菌显型原质团形成子实体并观察在形成过程中孢囊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全部原质团参入形成孢子及孢丝:孢子形成初期原质团聚缩使原生质密度加大,脂滴密度也增加:液泡联合形成液泡网体分割原质团,孢子及孢丝一同形成;相邻孢子初始形成的孢子壁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