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1
- 16
- 1
- 1
- 1
- 6
- 3
- 2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李毅乐 贾菁楠 等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4年32卷10期 110-113页ISTIC
【摘要】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可表现为两侧颞部、前额、后枕及巅顶头痛,其中慢性、难治性巅顶头痛是偏头痛的疑难类型.目前,临床一线西药能较好地缓解难治性巅顶头痛患者的头痛症状,但存在一定不良反应及药物依赖性;中医药治疗难治性巅顶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经纶 曹毅 等 《浙江中医杂志》 2023年58卷7期 498-499页ISTIC
【摘要】 痤疮是发生于颜面、胸、背等处的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病名最早见于《素问·生气通天论》"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提出痤由风、寒、郁所致.《诸病源候论》提出"此由饮酒,热势冲面,而遇风冷之气相搏所生""嗣面者,云面皮上有滓如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冯皓月 岳仁宋 等 《江苏中医药》 2020年52卷1期 58-60页ISTICCA
【摘要】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一种甲状腺自身呈高分泌状态的内分泌疾病,持续性细小震颤是其最明显的神经肌肉症状.结合甲亢的临床表现,以六经辨证为指导,以少阴厥阴合病为基本病理原则,我们认为甲亢四肢震颤的病机可归纳为少阴肾精亏耗,逼入厥阴,肝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武 孟庆坤 等 《环球中医药》 2020年13卷1期 143-145页ISTICCA
【摘要】 本案报道1例经西医明确诊断为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M5型)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运用《伤寒论》六经辨证法,该患者属于本虚标实,当先去其标症,即根据患者症状,诊断其为少阳阳明合病,灵活运用小柴胡汤合桃核承气汤加减;标症得去,患者表现出厥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建恒 李国臣 等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35卷10期 1883-1888页
【摘要】 伤寒论之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厥阴和少阴病简称为三阴三阳病较六经病恰当,因后者易引起歧义.三阴三阳病是伤寒病的6个不同阶段,其主要原因在于病人体质、病程长短和病情轻重的差异所导致.进展路径为"三阳病之太阳→少阳→阳明,再至三阴病之太阴→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吕哲 《中医临床研究》 2022年14卷34期 140-143页
【摘要】 失眠是困扰现代人生活的顽固疾病,临床上,失眠的病因比较复杂,不容易治疗,中医药在治疗失眠上有一定优势.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教授黄适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运用六经辨证来确定个体化的疾病治疗方案,先辨六经,后辨方证,结合六经与十二时辰,将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家程 罗毅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23卷2期 90-94页ISTICCA
【摘要】 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力低下,易于出现发热症状,且往往虚实夹杂,内伤与外感并见,给辨证施治带来一定的难度.从六经辨证入手,首先根据太阳病恶寒发热、少阳病往来寒热、阳明病日脯潮热、太阴病气虚发热、厥阴病厥热胜复、少阴病阴虚内热的特点,分别采用对应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心机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6年19卷4期 9-1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伤寒论>309条:"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本条历来是伤寒论研究和教学的难点之一.首先,把本条所述之证归属于少阴病,为历来研究者所困惑.<医宗金鉴>认为,本条之证不是少阴病,而是厥阴病,或是少阴厥阴合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浦琼华 廖华君 等 《江苏中医药》 2019年51卷8期 48-50页ISTICCA
【摘要】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病程大多漫长,时发时止,时轻时重,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困难.从六经的角度辨治此病,可知其病位大多较深,多在"三阴经".其在太阴,宜温中运脾、燥湿止泻;其在少阴,宜温化阴寒、畅达气机;其在厥阴,宜温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志鹏 王长松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6年23卷4期 114-116页ISTICCSCDCA
【摘要】 《伤寒论》桂枝汤在太阳病中以大量条文论述,堪称“伤寒第一方”,在三阴病篇也接二连三提及桂枝的使用,如太阴兼太阳合病条文“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伤寒论?辨太阴病脉证并治》),虽桂枝汤为太阳病主方,于太阴兼太阳合病中散太阳之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