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061
- 21
- 629
- 597
- 235
- 113
- 55
- 168
- 151
- 131
- 122
- 116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娄海伟 林俊芳 等 《中国食品学报》 2021年21卷10期 15-22页
【摘要】 为获得草铵膦完全抑制蛹虫草生长的最小浓度和一种快速构建Bar基因双元载体的方法,本文首先采用浓度梯度法研究草铵膦对蛹虫草的抑制效果,其次采用双接头PCR(DJ-PCR)构建Bar基因表达盒,然后分别采用T4 DNA连接酶法和同源重组法把B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莉 赵舟宙 等 《生物工程学报》 2008年24卷2期 220-225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利用双启动子构建含人补体调节蛋白 DAF 和 MCP cDNA 的双顺反子重组表达载体 pcDNA3-DAFMCP-DP,以磷酸钙沉淀法转染 NIH3T3 细胞,用G418筛选获得 NIH3T3 pcDNA3-DAFMCP-DP 转化细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莉 赵舟宙 等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年27卷9期 8-1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利用双启动子构建含人补体调节蛋白MCP和CD59 cDNA的双顺反子重组表达载体pcDNA3-MCPCD59-DP,以磷酸钙沉淀法转染NIH3T3细胞,用G418筛选获得NIH3T3pcDNA3-MCPCD59-DP转化细胞.PCR实验结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煦 王荣春 等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7年42卷9期 1-6,29页
【摘要】 多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用于植物遗传转化是培育具有多种优良品质作物的有效策略.双T-DNA系统是实现筛选完成后选择标记基因删除的一种简便可行的方式.为培育高度抗逆或去除标记基因的农作物,构建了多基因双T-DNA植物表达载体2T-bbgdD,其中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郑海霞 导师:张振刚 扬州大学 临床医学 内科学(硕士) 2013年
【摘要】
目的:构建能够在体外真核细胞中过表达目标基因Brcc3的重组腺病毒真核表达载体,并进而使用HEK293细胞包装重组腺病毒,从而为后续转染小鼠心脏成纤维细胞(cFs)探讨细胞内Brcc3基因过表达对TGF-β信号通路各环节的影响做准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李世彬 导师:马永平 重庆医科大学 重庆医科大学 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 2011年
【摘要】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首要病毒性病原体,全球每年超过一亿儿童感染该病毒并导致近百万例的死亡。Vp4是轮状病毒主要的抗原基因之一,其产物外衣壳蛋白在感染宿主细胞时起重要作用。因此,我们选择vp4作为研制相关疫苗的目标基因。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李江 导师:马永平 重庆医科大学 重庆医科大学 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 2011年
【摘要】 肠道病毒71型(EV71)是导致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常引起多种与神经系统相关的严重疾病。Vp1是EV71病毒主要的抗原基因,其编码的外衣壳蛋白在感染宿主细胞时起重要作用。因此,我们选择vp1作为研制EV71疫苗的目标基因。LTB有很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赵艳敏 导师:张东裔 湖南师范大学 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 2010年
【摘要】
第一部分两种蜘蛛多肽毒素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的构建及初步鉴定
酵母双杂交系统是一种直接在真核细胞内检测蛋白相互作用的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好的优点。自1989年由Fields等提出并初步建立以来,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改进,在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张静 导师:杨艳燕 湖北大学 药学 微生物及生化药学(硕士) 2009年
【摘要】
纳豆激酶是一种具有溶解血栓功能的蛋白酶,属于丝氨酸蛋白酶类。最初是从日本传统发酵食品纳豆(natto)中提取得到的。它由枯草芽孢杆菌产生,有较强的纤溶活性。具文献报道,纳豆激酶具有安全性好、半衰期长、口服有效等优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