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4
- 23
- 1
- 1
- 1
- 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会议论文】贾志海 安徽省古生物学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 2010年
【摘要】 安徽省巢湖地区早三叠世地层沉积连续、化石分带明显、研究历史悠久、研究成果丰富.该地区下三叠统自下而上可划分为殷坑组、和龙山组和南陵湖组,微生物岩主要发现于和龙山组上部和南陵湖组下部.和龙山组中的微生物岩分别由藻席和微叠层石透镜体组成,藻席主...
【关键词】 早三叠世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蔡华伟 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全国贝类学术讨论会 2007年
【摘要】 饶平位于广东省东南部,东临福建东山岛,东南频绍安,西南近澄海,西靠潮州,北有汤山水库.本区第四纪地层发育、出露良好,层序清楚,化石丰富.古贝类化石个体数量非常多,属种类型丰富,保存完整.这些双壳类化石标本主要采于砂层和砂砾岩中.二十世纪九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方宗杰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中国动物学会贝类学分会第十二次学术讨论会 2005年
【摘要】 双壳纲起源于寒武纪大爆发的中后期,但在早、中寒武世它的分异度却一直非常低,个体一直十分微小(1-2mm),未出现任何与适应辐射相关的迹象.全球范围目前已发现的寒武纪双壳类,包括有争议的在内总共也不过5个属而已,它们的时代仅限于早、中寒武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沙金庚 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2届学术年会 2003年
【摘要】 雏蛤类和类三角蚌类分别是国际海相晚侏罗世-白垩纪和亚洲非海相白垩纪的分层化石.前者呈两极(反赤道、高纬度)分布,后者主要分布于东亚和英国怀特岛.因此,在这两类双壳类化石中记录着重要的地层学、古生物地理学和古生态学的信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陈应明 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2届学术年会 2003年
【摘要】 西藏怒江流域西侧晚三叠世植物化石资料报道较少.1986-1990年,笔者等在西藏进行区域地质调查中,于西藏自治区碧土县怒江西侧松尼地区首次采获晚三叠世植物和双壳类化石.松尼地区晚三叠世地层为我队首次发现并新建日本群(Muben Group)...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姜宝玉 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十次学术讨论会 2001年
【摘要】 系统地描述了产于黑龙江省东部龙爪沟群七虎林组的一些双壳类化石,共计6属8种,结合所研究标本对 Leionucula 与 Palaeonucula、Malletia 与 Mesosaccella 等属之间的区别及 Entolium orbic...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陈应明 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1届学术年会 2001年
【摘要】 西藏怒江流域西侧晚三叠世植物化石资料报道较少.1986-1990年,笔者等在西藏进行1:20万芒康幅,盐井幅区域地质调查中,于西藏自治区碧土县怒江西侧松尼地区首次采获晚三叠世植物和双壳类化石.现简要报道,以供参考.区内地层区划属于冈底斯-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姚培毅 1994年
【摘要】 藏南地区侏罗、白垩纪地层分布广泛,出露良好,化石丰富,许多中、外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都曾在本区进行过考察研究.笔者(1988)在参加"西藏亚东-格尔木岩石圈 GGT 断面综合研究"项目的野外工作时,曾对藏南古错附近的侏罗-白垩系进行了详细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张仁杰 1991年
【摘要】 本文总结了中国泥盆纪双壳类化石的分布、组成及其特征,提出了15个泥盆纪双壳类化石组合,详细讨论了我国泥盆纪双壳类生物地理分区与特征,并初步划分出4个泥盆纪海相双壳类生物群落,其中一个为深水生物群落,其余为浅海近滨到陆棚生物群落.此外,本文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