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15
- 74
- 28
- 19
- 14
- 9
- 8
- 8
- 6
- 5
- 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郎森 李永新 《光明中医》 2024年39卷3期 467-470页
【摘要】 目的 研究于慧卿教授在临床上辨证论治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经验.方法 从疾病中医范畴、病因病机、生活习惯等方面对于慧卿教授临床辨证论治PAF的经验进行论述.结果 PAF发病位主要在心、肾二脏,主要病因病机为心肾阴虚、虚火内扰、阴亏血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辉 周剑 《环球中医药》 2022年15卷1期 92-95页ISTICCA
【摘要】 过敏性鼻结膜炎是临床中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具有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特点.本文基于"伏于阴,发于阳"理论探讨过敏性鼻结膜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程特点,认为其多具有"少阴虚寒"的体质特点,缓解期以"邪伏三阴"为主,发作期则"转出三阳",而内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林东 张国骏 等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38卷5期 435-437页ISTICCA
【摘要】 《伤寒论》第131条争议颇多,笔者认为病发于阳可以理解为发热重恶寒轻的太阳病,病发于阴可以理解为恶寒重无发热的太阳病;"痞"字不能理解为心下痞,当理解为藏结;结胸证中的水饮是下法伤脾产生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合禄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40卷7期 507-513页ISTIC
【摘要】 [目的]阐发《伤寒论》两套三阴三阳体系的由来、内涵和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发生认识论的方法,追溯《内经》关于三阴三阳的认识以及脏气法时的思想,并借此论述《伤寒论》的两套三阴三阳体系的由来、内涵和临床意义。[结果]包括《伤寒例》在内的《伤寒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姜元安 张清苓 《环球中医药》 2014年6期 445-447页ISTICCA
【摘要】 对《伤寒论》“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这一条文,历来有一些不同的认识,主要集中在如何理解病“发于阳”与“发于阴”,以及与“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的关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牛学恩 李振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0年16卷4期 278-279页ISTICCSCDCA
【摘要】 <篇首> <伤寒论>第7条云:"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对这句话的认识,尤其是对"病发于阳"、"病发于阴"的认识,历来被众多医家所争论,近代<伤寒论>诸多讲义亦未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吕宏生 彭勃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5年20卷4期 8-12页ISTICCA
【摘要】 吕承全主任医师为我国著名的中医临床大家,一生致力于中医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其学术思想渊源于<内经>.他私淑仲景,效法金元四大家及明清温热派诸家,平生好学不倦,博览群书,广取众智,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学验俱丰,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体系.其脾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邵荣涛 王雪峰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7年26卷3期 12-14页
【摘要】 以阴阳理论为基础探讨分析发作性睡病的发病机制。通过研究阴阳理论与子午流注学说,探究阴阳理论、子午流注学说与睡眠的关系,进而从阳留与阴阐述发作性睡病的病因病机,从阳出于阴阐述发作性睡病的治疗。同时以子午流注学说为指导,阐述对发作性睡病患儿之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卢志铨 《光明中医》 2014年29卷1期 23-24页
【摘要】 历代医家对于<伤寒论>第七条条文中"发于阳,发于阴"众说纷纭,仁智互见,但对于"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皆含糊其辞,或言不必拘泥,或引易经术数,玄之又玄,使其意更晦.其实明确后者的含义有助于更好的认识"发于阳,发于阴"的意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