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68
- 27
- 5
- 199
- 6
- 5
- 4
- 4
- 40
- 19
- 17
- 15
- 1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王家爵 谢凌峰 等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39卷10期 2394-2398页ISTICCA
【摘要】 汗证与皮肤腠理机能失调及外邪入侵有关.临床上皮肤病常伴有自汗、盗汗、当汗而无汗等汗证表现.国医大师禤国维教授立足于"平调阴阳,标本兼顾"的治疗原则,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针对伴有汗证的皮肤病患者,形成了"发汗解表,扶正固表,收敛止汗"三法并用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敏 《甘肃中医》 2001年14卷5期 53-54页ISTIC
【摘要】 <篇首> 桂枝辛甘温,入肺、心、膀胱经,有发汗解表,温经散寒,通阳化气之功,张仲景每以此与它药配伍组成诸多方剂流传于今,如桂枝汤、温经汤、当归四逆汤、五苓散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昌松 《浙江中医杂志》 2000年35卷12期 509-511页ISTIC
【摘要】 <篇首>《金匮要略》是一部治疗杂病理法方药俱备的专著。汗法通常用于外感热病的治疗,在《伤寒论》一文中论述最详,然其在杂病中的运用亦颇为详尽,可资临床借鉴以启迪思维。1 发汗解表法在杂病中的适应病证《金匮要略》论治杂病达45种之多,运用发汗解表法...
【关键词】 发汗解表法金匮要略文献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敏 《新疆中医药》 2002年20卷2期 58-59页
【摘要】 <篇首> 桂枝辛甘温,入肺心膀胱经,有发汗解表、温经散寒、通阳化气之功,医圣张仲景每以此与它药配伍组成诸多方剂流传于今,如桂枝汤、温经汤、当归四逆汤、五苓散等是也.用治临床内外科疾病,使用频率高,疗效佳,不实为一良药.笔者近年来在临床多次运用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迅 庞秀清 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1年31卷10期 810-813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研究莲菊感冒胶囊的抗炎、解热、发汗解表作用.方法:通过羧甲基纤维素钠所致大鼠腹腔白细胞的游走,角叉菜胶所致大鼠的足跖肿胀,二甲苯所致小鼠的耳肿胀试验观察其抗炎作用;通过内毒素所致家兔发热实验观察其解热作用;通过对大鼠足跖汗液分泌的影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苹 李玉柱 《光明中医》 2024年39卷10期 1945-1947页
【摘要】 角药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将产生协同、拮抗等作用的三味中药联合应用,通过药物之间的辅助、制约、激发作用,使整体达到相辅相成、减毒增效作用的一组药.麻黄辛温微苦,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效,为中医发汗解表第一要药,临证中多与杏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迎春 刘桂荣 《江苏中医药》 2023年55卷6期 7-10页ISTICCA
【摘要】 泄泻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张志远教授从气机升降角度论治泄泻,认为其核心病机为肺失宣肃、脾失健运、肾气不升,治疗从肺、脾、肾三脏入手,以宣上、畅中、温下三法调畅气机为切入点.张老治疗泄泻重视应用经方且巧于化裁,创制葛麻桂三开汤、香姜红糖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芦文娟 史光伟 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3年29卷8期 1341-1344页ISTICCSCDCA
【摘要】 中药功用中有"解肌"一说,桂枝、石膏、葛根等均为常用"解肌"之药,尚且发现升麻、牛蒡子、辛夷、杏仁、厚朴等也被描述具有"解肌"功效.但对其"解肌"的机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解肌"亦可为一种中医治法,长期与解表法等同混用,认为"解肌"为治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法 姜梦笔 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3年29卷10期 1601-1603页ISTICCSCDCA
【摘要】 《伤寒论》涉及治法众多,包含发汗解表、解肌祛风、缓急止痛、泄热行瘀等一系列治法,然未有医家对其中"解肌"治法作出真正的解释.本文通过研究各医家对《伤寒论》"解肌"治法的理解,探讨最符合"解肌"内涵的解释."解肌"一直都认为是解除肌表之邪,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轩 《内蒙古中医药》 2023年42卷11期 129-131页
【摘要】 关于麻黄性味的认识,历代文献有不同的记载,主要分歧在于麻黄是否味"辛".麻黄的真实滋味是味"涩",麻黄味"辛"的传统认识是由其"发汗解表"的功效反推而来.发汗解表药大多味辛,然而麻黄发汗的作用机理与其他辛味解表药通过增加人体产热导致发汗的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