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8
- 5
- 4
- 2
- 8
- 2
- 2
- 2
- 2
- 5
- 2
- 2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杜磊 臧卫东 等 《解剖学杂志》 2006年29卷1期 105-107页ISTICCA
【摘要】 目的:了解古墓人骨的骨病情况.方法:采取观察和测量的方法.结果:在54例骨架中发现龋齿31例、颞下颌关节炎1例、脊柱唇样增生4例、颅骨骨髓瘤1例、股骨干骨折和股骨颈及股骨干复合骨折各1例、"十字颅"1例.结论:在4 000年前由于医疗技术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博 常喜恩 等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24卷1期 97-107页
【摘要】 文章研究了哈密市天山北路古墓出土人颅13具,其中6具男颅骨中5具趋向于蒙古人种东北亚类型,1具属欧罗巴人种类型.7具女性颅骨中5具属蒙古人种类型,2具属欧罗巴人种类型.天山北路古墓的年代是公元前19~13世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建国 朱涛 等 《CT理论与应用研究》 2016年25卷4期 435-443页MEDLINEISTIC
【摘要】 为了合理地设计熊家冢古墓的后续考古发掘工作,需要对其主冢和陪冢的位置和墓室埋深等进行地球物理探测。电阻率层析成像具有无损性的优点,利用该技术对熊家冢古墓的主冢和陪冢进行了试验性探测。在探测中,分别布设了展布南北和东西的2条测线来控制主冢和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伟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2000年16卷3期 292-292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篇首>多年来一直有种说法:与大麻类似或由其衍生称为大麻素(cannabinoid)的物质,能够止痛.不过,其主要依据都是来自逸闻,而且即使所言属实,究竟大麻素是直接缓解疼痛,还是它另外的行为性或欣快作用的结果?仍然是个谜.现在,细致的研究表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柳青 《世界中医药》 2012年07卷1期 5-6页ISTICPKUCA
【摘要】 从有关马王堆古墓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考证经络学说的起源.结合<黄帝内经>有关对经络解剖形态描述等认为经络学说起源于循经感传导现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学术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9年13卷12期 2298-2299页ISTICPKUCA
【摘要】 <篇首> 公元前3000年,颅骨修补材料相伴于颅骨成形术出现,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古秘鲁.颅骨成形术作为神经外科最古老、最常见手术之一,在古代许多历史文化的遗迹中都能看到此手术的痕迹.秘鲁地区的古墓中有大量的证据可以证明印加人的祖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建蓉 蒋洪恩 等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7年19卷5期 819-82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利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古墓中2000多年前胡杨(Populuss euphratica)心材的挥发性化学成分,并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共分析确认了31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倍半萜类化合物和酯类化合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夏庆 《中国针灸》 2007年27卷6期 450-45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从皇甫姓氏的产生、安定郡东迁、史志文献以及皇甫谧遗存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在皇甫谧出生前约85-42年(公元130-173年),皇甫谧家族就已经迁移到今甘肃泾川一带,现今保存的皇甫谧古墓和大量皇甫谧遗存,证明皇甫谧的生卒地是在灵台."西朝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刀夕纭 《普洱学院学报》 2019年35卷5期 53-55页
【摘要】 云南省景东县陶氏傣族土司墓葬的发掘,其墓葬方式及陪葬品表明,元明时期,受汉文化影响,这里的傣族先民已摒弃了"葬不置墓,间有身没火化收骨,葬插松枝以栖神者,有将骨灰抛河者,近则火葬之风业已近革也"的习俗,接受了内地汉民族的丧葬习俗和生活方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德兴 张文光 等 《解剖学研究》 2003年25卷4期 300-301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包括骨骸和服饰在内的生物类文物标本优质保存的新途径.方法采取本室获得正式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对鹤山市出土的明代古墓骨骸和陪葬品木梳、发簪及馆藏的民族服装进行塑化保存.结果塑化后的骨骸、木梳、发簪和服装等文物具有类似塑料的性能,表面的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