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2
- 12
- 7
- 1
- 1
- 8
- 4
- 4
- 3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方仪德 康砚澜 等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4年32卷11期 6-10页
【摘要】 文章研究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了 2002年1月1日—2023年9月20日的2 024篇中医古籍研究文献,应用CiteSpace6.1.R6软件对文献作者、机构和关键词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结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穆婧 李鸿涛 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1年27卷24期 204-20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医药古籍整理是传承中医药学术文脉与思想的重要载体,是赓续中华文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基于此,笔者提出了中医药古籍整理的时代目的 ,在于发掘传统文化的宝藏,揭示其意义,发扬其精神,吸取其经验教训,使之服务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蒋茵婕 李欣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9年34卷8期 3808-381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了系统搜集荆楚古代医家资料并整理、挖掘其中医药古籍,保障数字环境下荆楚医学文献信息的开发与利用,文章通过文献计量方法分析了中医古籍数字化的研究动态和热点,认为荆楚古代医家及其医籍数字化资源平台的构建工作应以纸质文献为基础,数字技术为支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建新 杨丰文 等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25年25卷4期 454-459页ISTICPKUCSCD
【摘要】 临床实践指南需建立在证据的基础上,但中医药尤其中西医结合指南不可避免地需要结合临床研究证据、古籍文献和专家经验与共识.在指南制订过程中指南制订者专家共识方法以及专家经验的认识、理解和应用存在一定的偏差,导致推荐意见来源不透明,中医药/中西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怡楠 杨晶莹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5年40卷3期 1118-112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医鼻疗法临床实践丰富、理论基础广泛、药物来源多样、覆盖疾病类型全面,是一种传统高效的中医药治疗方法.本研究挖掘了650本中医药古籍中记载的鼻疗单味药和复方,分析该疗法的发展历程、高频药物、组方配伍、剂型用法、主治疾病等临床用药特点.结果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光荣 《湖南中医杂志》 2025年41卷6期 1-4页
【摘要】 李聪甫先生(1905-1990年)是全国著名中医药学家和中医教育家,作为湖南中医"五老"之首,在中医教育领域建树丰硕.他的学术思想影响了湖湘大地乃至全国中医的发展,与北京施今墨先生齐名"北施南李".李老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开展中医古籍文献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昌昊 尹丁冉 等 《中医杂志》 2024年65卷8期 801-809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国发布的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和专家共识中古籍证据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古籍在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制定中的应用提供方法学建议.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网(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雪洁 梁绿圆 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4年30卷12期 136-14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柴胡桂枝干姜汤临床疗效确切,自汉代至今广为流传记载,是一首被历代医家推崇的柴胡类方,已被收录于2023年8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二批)——汉族医药》.笔者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搜集并纳入明确记载方名及药物组成的柴胡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巧凤 吴承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4年39卷12期 6338-634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痰、瘀之意始见《黄帝内经》,痰、瘀之名定于张仲景.笔者通过查阅中医药古籍中关于"痰""瘀"的相关内容,经过甄别筛选和系统梳理,将各医家对痰瘀理论的观点概括为4个核心:痰瘀同源、痰瘀互致、痰瘀同病、痰瘀同治.通过回顾痰瘀理论的发展历程,强调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贺晴 梁绿圆 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4年30卷12期 158-16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茵陈蒿汤临床疗效确切,自东汉《伤寒论》至今广为流传记载,是一首被历代医家推崇的清热、利湿、退黄经典名方,收录于202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二批汉族医药)》.笔者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搜集茵陈蒿汤相关古籍文献数据共8...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