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704
- 303
- 41
- 162
- 52
- 27
- 21
- 17
- 328
- 206
- 187
- 136
- 119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白洋 杨军 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6年32卷5期 722-726页 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采用单心动周期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sRT-3DE)结合传统二维超声心动图探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减低的左心力衰竭患者肺高压(PH)对右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对sRT-3DE检查LVEF<50%的60例患者(病例组)根据肺动脉收缩...
【中文期刊】 王芸 梁卓 等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8年32卷4期 380-384页 ISTIC
【摘要】 目的 研究肺动脉窦(PSC)标测与消融在射频消融治疗形似右室流出道(RVOT)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VAs)中的价值.方法 人选70例体表心电图表现为左束支传导阻滞、电轴向下的频发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经右股静脉进RVOT行电激动标测和...
【中文期刊】 何文博 鲁志兵 等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8年32卷2期 191-192页 ISTIC
【摘要】 患者男性,52岁,阵发性心悸1个月,心悸时心电图示心动过速伴宽窄QRS波交替出现,偶可见成串宽QRS波,宽QRS波呈完全性右束支阻滞.行心内电生理检查示左侧游离壁隐匿性旁道,诱发心动过速时及冠状窦电极起搏时可见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形...
【中文期刊】 孔凡鑫 孟平平 等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8年32卷5期 456-459页 ISTIC
【摘要】 目的 比较不同心电图(ECG)亚型的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患者的右室功能,评价不同亚型ECG的CLBBB患者右室功能的差异.方法 同期收集CLBBB患者58例和2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根据ECG的I、V5或V6导联T波与QR...
【关键词】 心电图亚型;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右室功能;
【中文期刊】 蔡彬妮 李琳琳 等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8年32卷5期 442-445页 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缓慢型心律失常合并右束支阻滞(CRBBB)的双腔起搏器置入患者的优化程控模式.方法 筛选符合心脏永久起搏适应证且合并CRBBB并置入双腔起搏器的患者.设置起搏频率60次/分,记录不同房室延迟(AVD)下的十二导联心电图,测量PR间...
【中文期刊】 姚瑶 江尕学 等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7年31卷6期 565-567页 ISTIC
【摘要】 右室心尖部起搏改变心室正常激动顺序,造成室内不同步,最终引起心肌细胞组织学异常出现起搏诱导的心肌病(PICM),影响心脏泵血功能,导致心功能减退.右室心尖部起搏术后QRS波时限过宽,心室累积起搏百分数增加,存在基础心脏疾病及起搏器依赖患者P...
【中文期刊】 王楚钧 康楠 等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25年41卷2期 161-164页 ISTICCA
【摘要】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cardiomyopathy,ARVC)是一种遗传性心肌疾病,经典型主要影响右室,累及双室及左室者容易误诊和漏诊.本文报道双室型ARVC 1例,探讨其...
【关键词】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心脏超声; 诊断;
【中文期刊】 张凯璐 曹玉坤 等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25年41卷2期 94-99页 ISTICCA
【摘要】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是一种以纤维脂肪组织替代右室心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风险增加、具有较高心源性猝死发生风险的遗传性心肌病.心脏磁共振已成为评估ARVC患者心脏结构、功能和组织特征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本文将重点对心脏磁共振在A...
【关键词】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心脏磁共振; 诊断;
【中文期刊】 陈萍 杨明 等 《实用老年医学》 2016年30卷2期 142-143页 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右心室流出道( RVOT)间隔部和心尖部( RVA)起搏对老年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1月至2013年12月≥60岁植入永久起搏器患者52例, RVOT间隔部起搏组28例和RVA起搏组24例,比较2组患者血浆氮末...
【中文期刊】 蒋先文 《云南医药》 2015年36卷2期 202-203页 CA
【摘要】 由于右心室电极植于右室心尖部到位容易,固定简单,脱位率低,因此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及选用被动固定电极电极一直被认为是最适合及经典的起搏部位及电极.随着临床试验结果发表,人们逐步认识到长期右室心尖部起搏可导致心室收缩功能失调、心力衰竭,增加房颤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