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7
- 2
- 1
- 1
- 2
- 2
- 1
- 1
- 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方冬平 张英川 等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01年20卷2期 71-72页ISTICCA
【摘要】 目的:对比植入右室流入道间隔部螺旋电极导线与右室心尖部翼状电极导线2组患者的起搏阈值。方法:于植入时、植入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测试起搏阈值,平均随访12个月(3~24个月)。结果:随访期间阈值无明显差...
【关键词】 右室流入道间隔部起搏起搏阈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方冬平 张英川 等 《中国全科医学》 2013年16卷17期 2045-2047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总结右室流入道间隔部起搏的长期随访情况.方法 选择1998年10月-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采用主动电极导线于右室流入道间隔部植入永久起搏器患者203例,术后进行随访并测定起搏阈值,询问患者导线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 本组203例患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彭湖 陈柏荣 等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5年16期 3117-311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比较右心室不同部位置入主动电极的各项参数,研究主动电极在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右心室流入道间隔部起搏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90例需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的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每组30例,分别为右心室流出道组(RVOT)、右心室流入道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良 刘文清 等 《交通医学》 2008年22卷1期 51,53页
【摘要】 目的:探讨右室流人道靠后间隔翼状电极心内膜起搏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将植入永久性VVI心室起搏器患者23例分为两组,右室流入道起搏组13例,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0例,房室传导阻滞3例;右室心尖部起搏组10例,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8例,房室传...
【关键词】 缓慢心律失常;右室流入道间隔部起搏;起搏参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董士铭 郭成军 等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9年23卷2期 102-108页ISTIC
【摘要】 目的 比较左束支区域起搏与右心室流入道间隔部起搏的电学参数与短期临床效果.方法 入选北京安贞医院2017年4月至2018年9月符合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治疗适应证患者60例,分成两组,各30例,均用3830导线,分别植入左束支区域与右心室流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白明 李强 等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1年25卷6期 499-502页ISTIC
【摘要】 目的 评价中位右室间隔起搏(RVSP)方法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101例行RVSP,右室心尖部起搏(RVAP) 126例作对照.在X线指导下将室间隔分四区,分别为His束区、右室流出道间隔区、低位前间隔区和右室流入道间隔区,精确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方冬平 张英川 等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2013年23卷5期 2236-2237页
【摘要】 目的 探讨主动固定起搏导线于右室起搏相关的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0月至2010年10月于右室使用主动固定起搏导线的283例患者同导线相关的并发症.结果 成功于右室流入道间隔部植入电极导线192例,于右室流出道间隔部25例,右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