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2
- 2
- 6
- 1
- 3
- 2
- 2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赵秋玲 郭小龙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24年44卷5期 792-801页 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目的]水曲柳是小陇山主要珍贵的用材树种,探讨其叶片性状对小生境变化的适应性,可为深入研究影响该树种的主要环境因子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黑河保护区天然水曲柳为研究对象,分析4个海拔梯度(1 268,1 529,1 741,1 926 m)...
【中文期刊】 于海玲 樊江文 等 《生态学报》 2017年37卷11期 3755-3764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生态化学计量学为揭示植物养分利用状况及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策略提供了重要手段,研究不同功能群植物在区域尺度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中所产生的贡献,有助于揭示区域尺度植物元素特征的形成机制.已有研究多是从不同功能群植物元素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比较上进行...
【中文期刊】 王凯博 上官周平 《生态学报》 2011年31卷17期 4985-4991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黄土丘陵区燕沟流域为例,分析了流域8种典型植物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季节变化.结果发现,8种植物叶片C含量分布范围在370.2-566.9 mg/g,N含量在9.2-39.0 mg/g,P含量在0.81-2.35 mg/g,C∶N在...
【关键词】 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 季节变化; 燕沟流域;
【中文期刊】 景宜然 邓湘雯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7年28卷2期 415-422页 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湘西南石漠化地区灌丛植物叶片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功能群植物以及3种不同石漠化程度(轻度、中度、重度)下植物叶片N、P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湘西南石漠化地区常见植物叶片平均N含量为12.89 g·kg-1,P含量为1.19 g·kg-1...
【学位论文】 作者: 李倩倩 导师:郭正刚 兰州大学 生物学 草地营养生物学(硕士) 2015年
【摘要】 高原鼠兔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小型哺乳类动物,也是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关键种,其通过挖洞和选择采食行为干扰高寒草甸生态系统,而这种干扰则通过改变高寒草甸的生境和植物间的竞争关系而影响不同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从而调控群落演变趋向.植物叶片性状作为植...
【中文期刊】 刘婕 勾晓华 等 《生态学报》 2023年43卷13期 5627-5637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土壤碳(C)、氮(N)、磷(P)是参与植物光合作用和影响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主要元素.甘南高原是黄河流域重要的生态屏障,为了解该区不同林分土壤养分状况的差异,选取该区4种典型林分:云杉林、华北落叶松林、巴山冷杉林以及岷江冷杉糙皮桦混交林为研...
【中文期刊】 彭阿辉 王根绪 等 《生态学报》 2017年37卷12期 4118-4127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和高寒沼泽中的两种优势物种小嵩草(Kobresia pygmaea)和藏嵩草(Kobresia tibetica)为研究对象,采用开顶式增温室(OTCs)模拟气候变暖,对比分析两种植物叶片形态和解剖结构特征、根活性及地上一...
【关键词】 小嵩草; 藏嵩草; C、N、P化学计量学;
【中文期刊】 黄菊莹 余海龙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13年33卷7期 1421-1426页 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宁夏平罗西大滩四翅滨藜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N添加的野外实验,研究四翅滨藜叶片C、N、P化学计量比的季节动态及其对N添加的响应特征.结果显示:(1)四翅滨藜叶片C、N、P化学计量比在生长季初期和末期较高,在生长季旺期(8~9月)较低....
【中文期刊】 赵美霞 李德志 等 《广西植物》 2012年32卷6期 715-722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测定了崇明东滩湿地典型植物群落内芦苇和互花米草各器官及土壤中的N、P含量和N∶P,揭示了它们的季节性动态,并对其N、P利用对策进行了生态化学计量学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植物的N、P含量差异显著且芦苇>互花米草;不同植物以及同一植物不同器官的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