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6
- 19
- 1
- 13
- 17
- 17
- 17
- 10
- 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林莉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08年34卷7期 58-59页
【摘要】 耍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选址问题至关重要,卫生防护距离的可达性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以合成氨厂为例,探讨环境影响评价中卫生防护距离确定方法.对无组织排放源、源强及参数的确定进行了说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加敏 李魁中 等 《中国伤残医学》 2012年12期 206-207页ISTIC
【摘要】 目的:摸清某合成氨厂职业病危害因素状况,对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岗位或工种提出控制措施.方法:对合成氨厂生产岗位或工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现场调查和检测.结果:北造气车间煤炉上料操作工、型煤车间上料处作业工人接触粉尘总尘浓度不符合国家职业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焦红 《中国卫生工程学》 2017年16卷5期 618-619,622页CA
【摘要】 目的 对某焦化厂合成氨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键控制岗位与控制点,为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合理、有效的职业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样用现场调查法、工程分析法、检测检验法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职业病危害识别与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建平 张虹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2卷16期 117页
【摘要】 <篇首> 某石化集团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合成氨厂仪表车间于2006年11月16日发生一起1人一氧化碳(CO)中毒的职业病危害事故.接到事故报告后,我们立即前往事故现场进行勘察、调查、取证,现将事故情况报告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姚良标 《安全与健康(上半月版)》 2006年10期 39-40页
【摘要】 <篇首> 一、前言2005年8月下旬~9月上旬,我们对闽北某合成氨厂进行部分压力容器全面检验时,其中对一台直径2800×18/20×15600mm碳化塔采用GB11344-1989《接触式超声波脉冲回波法测厚》标准和测厚仪使用要求进行布点测厚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金洪 《安全与健康(上半月版)》 2006年5期 32-34页
【摘要】 <篇首> 一、前言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和工业危险源的辨识、评价与监控,是一项事关社会安全、稳定和发展的大事,也是现代安全科学领域内具有先导性、综合性、难度大的工作,<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家安监总局<关于规范重大危险源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登云 赵金牛 《贵州化工》 2002年27卷6期 33-36页
【摘要】 介绍合成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合成放空气和液氨贮罐弛放气(以下简称两气)回收技术的应用,以及两气回收技术在合成氨厂实施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中空纤维膜法回收技术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能显著提高工厂的经济效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晓峰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01年7卷6期 62-62页CA
【摘要】 [目的] 评价长期接触低浓度氨、硫化氢作业工人的健康状况.[方法] 收集某合成氨厂1980-1999年的合成、碳化车间作业环境中氨、硫化氢浓度的监测资料以及工龄在5 年以上的作业工人、后勤工作人员的健康体检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接触组上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海 李朝晖 等 《中国职业医学》 2010年37卷1期 88-8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对某合成氨厂2007-2008年一氧化碳(CO)质量浓度监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导致该厂CO质量浓度升高的原因.方法 对2个年度该合成氨厂工作场所空气中CO监测数据进行配对分析.结果 CO监测数据显示2007年最高质量浓度为116.3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建平 张虹 等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09年27卷3期 165-165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2008年5月21日,某合成氨厂发生一起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在接到电话报告后,我们立即赶赴中毒事故现场调查处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