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9
- 11
- 2
- 57
- 2
- 1
- 47
- 9
- 7
- 7
- 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肖妮沁 郗域江 等 《辽宁中医杂志》 2024年51卷3期 67-70页ISTICPKUCA
【摘要】 云南吴佩衡扶阳学术流派历经五代传承,在痹证的辨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流派第二代传承人、国家级名中医吴生元教授认为痛风可归属于中医痹证范畴,其基本病机为"脾虚湿阻,痰瘀互结",疾病急性发作时的病机要点为"湿热壅盛、痹阻经脉",据此提出了健脾...
【关键词】 云南吴佩衡扶阳学术流派;痛风;清热通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向阳 张敏 等 《吉林中医药》 2024年44卷1期 15-17页ISTIC
【摘要】 为探寻吴佩衡疫病防治思想,本研究以吴佩衡所撰著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瘟疫辨治思路与用药特点,发现吴佩衡疫病辨治思路有"洞达阴阳,精辨寒热""羽翼伤寒,崇尚经方""明辨疠气,输转膜原""注重配伍,善用主帅"等特点;临床善于活用吴又可达原饮与仲景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成劲桦 李晓丹 等 《云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47卷4期 33-35,40页ISTIC
【摘要】 云南省吴佩衡扶阳学术流派代表性传承人吴生元教授擅于从阴阳平衡、扶正以达祛邪论治风湿病.吴老认为单一病机、病证的观点是较为片面的,不利于疾病的诊治.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不应单纯从湿热蕴结论治,而当从湿热与阴虚标本同辨论治,提出以"清热养阴、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晏娇 王粟 等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3年44卷1期 38-40页
【摘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病率在世界各地呈逐渐增高趋势.目前没有特效药物医治,主要以改善通气功能和减轻气道炎症为目的.近年来中医药对慢阻肺患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慢阻肺病人存在着明显的阴阳失衡现象,且随着病情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婧琳 张晓琳 等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38卷6期 602-604页ISTIC
【摘要】 介绍著名医家吴佩衡治疗温病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吴佩衡认为,温病虽然种类繁多,但瘟疫与四时温病其在病因病机、病位、传变方式上有着显著的差别,在论治时应该区别对待.强调温病初起时大忌辛温苦燥之药耗劫真阴;温病中期表里证同在时,解经热与泻腑实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顾玲丽 肖勇洪 等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36卷6期 1140-1143页ISTIC
【摘要】 云南吴佩衡扶阳学术流派传人吴洋教授认为,"阳虚邪凑"乃类风湿关节炎关键病因病机,治疗时强调"温阳祛邪,通络止痛"之法;若疾病迁延日久,出现抑郁失眠等临床表现,则往往兼见"肝郁血虚、心神失养"之病机.吴洋教授结合阴阳消长之规律,针对类风湿关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存悌 《辽宁中医杂志》 2007年34卷9期 1316-1317页ISTICPKUCA
【摘要】 <篇首> 11 经行血崩--回阳饮加人参杨某,女,41岁.适值月经来潮,抬重物用力过猛,骤然下血如崩.先后经医诊治,皆云血热妄行,服用清热、止血之剂,血未能止,迁延十余日以致卧床不起,延吴氏诊治:面色蜡黄,精神疲倦,气短懒言,不思饮食,手足不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存悌 《辽宁中医杂志》 2007年34卷10期 1465-1466页ISTICPKUCA
【摘要】 <篇首> 20 胁痛(肝炎)--茵陈四逆汤加味魏某,男,25岁.患"肝炎"已半年余,右胁疼痛,双目白睛发黄,色晦黯,面色亦黄而带青色,大便时溏,小便短少,其色如茶,右胁肋下触之有硬块作痛.脉缓弱,舌苔白而厚腻,舌质边夹青色.此系里寒内盛,土湿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存悌 《辽宁中医杂志》 2007年34卷8期 1148-1149页ISTICPKUCA
【摘要】 <篇首> 1阴证误下救逆--回阳饮王某,男,20岁,体质素弱.始因腹痛便秘而发热,医者诊为瘀热内滞,以桃仁承气汤下之,病情反重,出现发狂奔走,言语错乱.延吴氏诊视,脉沉迟无力,舌红津枯但不渴,微喜热饮而不多,气息喘促而短,有欲脱之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存悌 《辽宁中医杂志》 2006年33卷6期 740-741页ISTICPKUCA
【摘要】 <篇首> 吴佩衡(1886-1971),名锤权,字佩衡,四川会理县人,云南四人名医之一.强调阴阳学说为中医理论的精髓,善于使用经方,擅用附子,胆识过人,对疑难重证,失治、误治病例,每以大剂附子力挽沉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