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77
- 5
- 2
- 28
- 14
- 9
- 4
- 2
- 9
- 9
- 9
- 7
- 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徐保海 许龙善 等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2005年21卷3期 230-23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了解我国不同地区嗜人按蚊的吸血习性.方法以人、畜帐诱捕法,调查广东省珠海市横琴岛(北纬22°05′)和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北纬42°30′)嗜人按蚊趋吸人、牛血习性;以平均每人(或每头牛)每夜诱获蚊数计算叮咬率,根据平均人、牛叮咬率和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金伟 盛连喜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1年12卷4期 532-53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淡黄虻是松嫩平原虻虫中的优势种.对其吸血活动的观测发现,其种群数量与温度、湿度呈显著相关;吸血高峰时间出现在14:00左右,种群的聚集度和扩散度也在此时达到最大;种群不仅呈聚集分布,而且呈聚集型扩散;种群聚集分布以疏松的小集团形式存在,其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荣彪 李锦清 等 《医学动物防制》 2004年20卷1期 27页ISTIC
【摘要】 目的:观察白纹伊蚊24小时吸血活动.方法:帐诱法.结果:白纹伊蚊全天均吸血,更多出现在夜间.白昼和夜间捕捉到的雌蚊分别为39.05%和60.95%,出现两个吸血高峰,分别在日落后和日出时.结论:通过重复昼夜观察,佛山市的白纹伊蚊吸血活动与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家慧 谢恺琪 等 《环境昆虫学报》 2021年43卷2期 373-378页ISTICPKUCSCD
【摘要】 2019年4月至12月期间,在深圳市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定期通过人诱、灯诱以及扫网法等方法采集吸血蠓,对公园内吸血蠓类进行生态监测,统计公园内吸血蠓类多样性、种类构成及其吸血行为.结果显示,公园内吸血蠓共有2属5种,不同月份吸血蠓组成不同.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廖志刚 何瑞奇 等 《中国热带医学》 2004年4卷4期 665-665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了解当地主要传疟媒介大劣按蚊叮人吸血规律,为今后制定抗疟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人饵通宵诱捕.结果大劣按蚊叮人吸血高峰在22:00-2:00.结论应加强个人防护及管理传染源等措施来阻断疟疾的传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善干 曾林海 等 《中国热带医学》 2014年14卷3期 362-364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了解海南省文昌市南北沟地区嗜人按蚊的现状.方法 采用幼虫勺捕法调查孳生地;以人诱和牛帐诱捕观察其吸血趋性;用牛帐诱捕观察季节消长和夜间活动.结果 在渗出水、畜迹水体和废弃养殖池中捕获嗜人按蚊幼虫.南北沟地区嗜人按蚊吸人牛血比例分别为5...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超颖 杨蕊 等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25年31卷1期 2-7页ISTICCA
【摘要】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的改变,蠓媒传染病已成为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吸血蠓作为一类重要的传病媒介,不仅可以通过叮咬直接危害人畜等健康,还可以通过吸血活动传播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多种病原体并引起相应的疾病.本文就国内外关于吸血蠓的分类、生态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军 吴旭光 等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07年2卷3期 附页1,185页ISTICPKUCSCD
【摘要】 调查惠州市大亚湾地区冬季蚊虫的活动情况.在牛棚共捕获蚊虫86只,其中骚扰阿蚊26只、三带喙库蚊31只、按蚊29只,吸血率分别为69.23%、43.89%和100%.表明大亚湾地区冬季仍有一定数量的蚊虫具有吸血活动的能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玉强 叶彬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03年28卷1期 119-12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钩虫感染是引起人肠道丢失血液和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因素之一.钩虫引起的缺铁性贫血主要是因为成虫在肠道的吸血活动以及咬附部位粘膜伤口的渗血不止引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振光 陈敏 等 《中国公共卫生》 2001年17卷4期 344-34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北亚热(NorthAsia Fever)是由斑点热群立克次体中的西伯利亚立克次体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自然疫源性疾病.其主要通过蜱、螨的吸血活动在人和动物间传播,人因被携带有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FGR)的蜱、螨叮蛟而感染.临床以虫咬溃疡,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