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86
- 38
- 17
- 188
- 7
- 4
- 4
- 3
- 116
- 50
- 22
- 13
- 1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刘立安 孙永章 等 《中医药导报》 2025年31卷1期 208-212,236页ISTIC
【摘要】 从中医扶阳学派传承研究切入,在医文互鉴视域下,考证了中医学与中华文明中的扶阳及相关思想,将扶阳之说从清代郑钦安追溯至《后汉书》,并钩沉其先秦易道渊源."扶"的本义是"辅佐",辅佐阳气又包含着补阳、温阳、通阳、化阳、回阳、潜阳等多元化方法之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于杰 邹文馨 等 《中医临床研究》 2025年17卷4期 82-85页
【摘要】 研究基于云南吴氏扶阳学术流派之"三经四纬"论治体系,认为"秘阳法"是治疗水寒土湿、相火不秘之阴火证的根本大法,详细论述阴火证的病机主要由"阴盛火浮"及"土不伏火"两大部分构成,在此基础上首次结合命门学说及先后天理论,提出命门乃人体先后天之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昕霞 滕秀香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52卷2期 238-240页ISTIC
【摘要】 自有中医文献记载以来,中医学界对女性不孕症发病机制便有讨论和研究.《难经》最早提出"命门者,诸精神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概念,指出命门与生殖机制密切相关 [1],是人生命、精神活动之原动力,男女生殖之精之归处.基于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白璧辉 谢兴文 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19年25卷6期 866-86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常见的骨代谢性疾病,中医根据临床特征将其归属于"骨痹""骨痿"等,古籍中记载其发病机制多与肝、脾、肾等脏腑相关.中医药在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命门"作为原动力为藏精之所、元气之根并对机体各脏腑的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维广 陈子杰 等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39卷8期 624-62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考察命门学说的历史,分析命门学说理论结构,探讨命门学说兴衰原因,进一步探讨中医临床实践对中医理论发展的影响。命门学说兴于明代,衰于清代,在现代统编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中处于边缘地位。其兴起源于对阐述生命原动力及动力机制的需求,并以宋明理学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海波 《医学与哲学》 2010年31卷17期 65-66,69页ISTICPKU
【摘要】 命门学说是对藏象学说、阴阳理论、太极理念的进一步发展,它拓展和完善了中医理论体系;命门学说既是中医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又以其独特的理论价值推动了中医临床的发展.命门学说在中医学术的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着重从其学术背景、哲学基础与理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鹏 张成博 《医学与哲学》 2009年30卷11期 64-65页ISTICPKU
【摘要】 在传统文化与中医学相互渗透影响的历史过程中,传统文化仅在一定时期对中医理论的构建起到直接作用,其它时期则仅仅是一种类比说理之用.伴随着这种变化,医家援文入医的方法及思维方式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促使中医生理学理论由生成论向本体论演化,形成了别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涂凡 李国臣 《世界中医药》 2009年4卷2期 64-66页ISTICPKUCA
【摘要】 三焦学说、命门学说和气化学说是中医界经常争论的话题.本文中,作者对三者做了阐述,并指出三焦有其结构基础,命门有其功能特点,气化有其工具价值,三焦是气化之主要途径,命门是气化之原始动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敬文 鲁兆麟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7年25卷5期 966-967页ISTICPKUCA
【摘要】 命门学说奠基于<难经>,发展成熟于明代.在命门学说发展成熟的过程中,道家养生发挥了重要作用.命门学说是道家养生理论与医学实践逐步结合的产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