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2
- 2
- 6
- 3
- 1
- 1
- 1
- 7
- 3
- 3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徐宁阳 王群 等 《辽宁中医杂志》 2022年49卷8期 157-161,后插2-后插3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旨在探讨和血通脉颗粒治疗冠心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搜索TCMSP、BATMAN-TCM系统数据库,对和血通脉颗粒的有效成分及靶点进行筛选,在Genecards、OMIM数据库中检索冠心病相关基因,通过Draw Venny Diag...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袁东超 张哲 等 《中医杂志》 2014年55卷8期 661-665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评价和血通脉颗粒联合西药治疗心脑合病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疗效及其与患者年龄、性别及病情程度的关系.方法 将383例心脑合病痰瘀互结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91例和对照组192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加服和血通脉颗粒,对照组给予安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丽娟 张哲 等 《时珍国医国药》 2015年26卷8期 1945-1949页PKUCSCDCA
【摘要】 目的 评价和血通脉颗粒治疗心脑合病(痰瘀互结证)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多中心的临床试验设计方法,选取辽宁省7家分中心符合试验纳入排除标准的383例心脑合病(痰瘀互结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字母表法分为治疗组19...
【关键词】 和血通脉颗粒;心脑合病(痰瘀互结证);疗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陈丽娟 导师:杨关林 辽宁中医药大学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学位)(硕士) 2014年
【摘要】 目的:通过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和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SS-QOL)评价和血通脉颗粒治疗心脑合病(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疗效,做趋势图以分析探究药物起效时间.材料与方法:基于核心期刊文献研究分析、中医内科学文献研究等前期工作,参考行业...
【关键词】 和血通脉颗粒 ; 心脑合病(痰瘀互结证)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袁东超 导师:杨关林 辽宁中医药大学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临床(博士) 2014年
【摘要】 目的:探讨心脑合病的证候分布规律,并评价和血通脉颗粒治疗心脑合病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疗效.资料与方法:研究一: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于全国11家三甲医院收集病例2947例,其中心脑合病组(冠心病心绞痛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982例,心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安李云 李建友 等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21卷28期 55-58页
【摘要】 目的:研究自拟方通脉颗粒联合利伐沙班在下肢肌间静脉血栓(IVTLE)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 年 1 月北京中医医院平谷医院收治的 80 例IVTLE患者开展试验,以电脑编号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n=40)与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金庆文 潘力弢 等 《中医药学刊》 2004年22卷4期 666-667,69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高血压血管重构 是指高血压状态下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其形成机制为血液动力学的刺激、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及细胞外基质的调节等引起VSMC的增殖、凋亡与重塑[1].它既是高血压状态下机体的适应性行为 又是高血压病持续恶化的病理学基础.故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秦英 《山东医药》 2018年58卷34期 51-54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观察温阳和脉颗粒辅助治疗阳虚血瘀型老年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效果.方法 选取阳虚血瘀型老年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46例;两组均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另予以温阳通脉颗粒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收集24 h尿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