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8
- 1
- 3
- 3
- 2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杨文平 瞿东蕙 等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12年29卷9期 78-83页
【摘要】 为了从分子层面探索焦化粗苯中噻吩类硫化物在催化剂上的吸附行为,指导焦化粗苯加氢脱硫精制,采用巨正则蒙特卡洛(GCMC)方法,在适宜的分子模拟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在473.15~673.15 K时,单组分噻吩类硫化物在FAU分子筛上的吸附,获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沈喜洲 黄驰 等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12年34卷8期 6-11页
【摘要】 针对焦化粗苯中碱性氮化物的存在会降低催化剂的活性,给加氢脱硫过程带来不利影响的问题,采用巨正则蒙特卡罗法在温度为473.15~673.15 K下研究了不同力场下,焦化粗苯中典型的硫化物噻吩和吡啶在FAU(八面沸石)分子筛上的吸附热;在焦化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田 龙晓 等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22年44卷4期 377-383页
【摘要】 为消除焦化粗苯中噻吩类硫化物对生产纯苯质量所带来的影响,研究开发了脱除苯中噻吩的非加氢技术,考察了无机路易斯酸种类、模拟原料组成、反应时间、摩尔比以及反应温度对噻吩脱除率的影响,并对其表观反应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六种无机路易斯酸Fe...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乔 王亭亭 等 《中国环境科学》 2015年7期 1983-1989页
【摘要】 噻吩类硫化物的脱除是燃油能否实现生产超低硫清洁燃油的关键.本文研究了双金属有机多孔材料 Ni-Cu/BTC 吸附燃油中噻吩的性能.结果表明,Ni-Cu/BTC对模型油中苯并噻吩的吸附动力学过程满足拟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Freu...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黎俊波 曹灿灿 等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13年35卷2期 32-36页
【摘要】 随着环境法的日益完善,燃料油的低硫化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为达到深度脱除油品中硫化物的目的,提出将离子液体应用于萃取-催化氧化脱除油品中噻吩类硫化物.合成了三种酸性的离子液体1-甲基-3-乙基咪唑硫酸氢盐([Emim] HSO4)、1-甲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巩睿 周丽梅 等 《燃料化学学报》 2013年41卷5期 607-612页
【摘要】 苯并噻吩类硫化物的脱除是燃油实现深度脱硫的关键.实验研究了典型的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5吸附苯并噻吩性能.结果表明,MOF-5对模型油中苯并噻吩的吸附动力学过程满足拟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Freundlich和Dubinin-...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清清 吴素芳 等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2008年22卷6期 1049-1054页
【摘要】 研究镍改性分子筛吸附剂在模拟柴油中脱除苯并噻吩类硫化物的性能.实验表明:采用液相离子交换法是优选的分子筛改性方法,过渡金属Ni离子改性的Ni-Y吸附剂具有较佳的脱硫性能,室温(20℃)下采用静态吸附法测得的静态吸附平衡硫容量为17.16 m...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外文期刊】 Duval E ; Case A ; 等 《Bioorganic and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 2005年15卷7期 1885-1889页SCISCIEMEDLINE
【关键词】 Enzyme Inhibitors;Hydrazines;Sulfide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文波 陈晓春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28卷4期 15-20页
【摘要】 以乙硫醇、甲硫醚和噻吩为模型硫化物,分析反应前后模型硫化物的变化,探索汽油电化学催化氧化脱硫的机理.推测电化学催化氧化脱硫的机理,在酸性电解体系中为具有催化功能的金属离子Mn+,首先在阳极表面被氧化为金属离子M(n+m)+,后者将硫醇类氧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