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8
- 9
- 3
- 3
- 3
- 2
- 4
- 3
- 2
- 2
- 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郭明光 《中外健康文摘》 2011年08卷4期 392-393页
【摘要】 <篇首> 1 内治法(1)虚寒型 面色暗淡无华,喜暖怕冷,患肢沉重酸痛、麻木,小腿抽痛感,常伴有间歇性跛行,跌阳脉减弱或消失,局部皮肤苍白,触之冰凉、干燥,舌淡苔白腻,脉沉细.治宜温经散寒通络,选用阳和汤、当归四逆汤、独活寄生汤等,发于上肢加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庞晓文 耿丽红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7年36卷1期 52-5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1 病历摘要患儿男,4岁.因腔口周围及四肢末端红斑、角化、糜烂伴腹泻3年余,于2005年2月至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就诊.患儿出生后2个月开始腹泻,呈水样便,每日4~8次,未予诊治,腹泻一直持续至出生后10个月左右.出生后3个月掌跖...
【关键词】 Olmsted综合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程 王成琪 等 《中国临床康复》 2005年9卷2期 106-108,插图2-5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观察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关节软骨细胞凋亡情况,探讨其机制及凋亡对关节软骨退行性变的影响.方法:35只成年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7组(每组5只),行左侧后肢缺血8 h(右侧为对照),于再灌注后1,3 d,1,2,4,8和12周取膝关节胫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耿莉莉 李毅 等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18年13卷3期 238-240页ISTICCA
【摘要】 患者,男,50岁,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人.2017年5月29日因头面、四肢、躯干、会阴高压电击伤数秒钟,伤后2 h急诊入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检查:体温36.6 ℃,脉搏84次/min,呼吸14次/min,血压142/66 mmHg(1 mmHg...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静 王玲玲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年9卷4期 443-445页ISTIC
【摘要】 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和周围神经损伤是目前化疗过程中常见的毒副反应,其主要影响包括限制化疗的使用剂量,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增加患者感染、死亡风险等.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对化疗相关毒副反应的临床研究进行分类总结与展望,认为艾灸用于临床防治化疗毒副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姚文英 《护士进修杂志》 2012年27卷7期 655-656页ISTICCSCD
【摘要】 临床实践发现,反复周围静脉穿刺的患儿四肢末端加压后,回流时间延长,颜色变深,患儿有"易激惹"的心理反应,如烦躁、易哭闹、难以安睡和出冷汗等自主性反应.主要原因是静脉导管周围血流不畅或药物导致静脉内膜损伤、痉挛、缺血致静脉阻塞,其周围浅静脉成...
【关键词】 麻醉状态;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玉兰 冯戟 等 《空军总医院学报》 2007年23卷2期 123-124页ISTIC
【摘要】 <篇首> 1 临床资料患者,男,26岁,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先由躯干部出现散在红斑,自觉瘙痒,伴有高热,体温达39~40℃.皮损在数天内迅速泛发至头面部、躯干及四肢,呈弥漫性潮红、浸润、肿胀、累及掌跖、四肢末端逐渐出现脱屑,伴有眼结膜充血,口唇黏膜...
【关键词】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发症;皮炎,剥脱性/病因学;肝/病因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蒋志斌 郭建波 《吉林中医药》 2007年27卷6期 37-37页ISTIC
【摘要】 <篇首> 脱疽是以肢端缺血性坏死,严重时趾节脱落为特征的慢性血管疾病,相当于西医的闭塞性动脉硬化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灵枢·痈疽》中云:"发于足趾,名脱痈,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足见本病病情之险恶.其特点是...
【关键词】 脱疽;四妙勇安汤/治疗应用;外治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嫣 《河南中医》 2006年26卷2期 54-55页ISTIC
【摘要】 <篇首> 糖尿病足是一种损及血管、皮肤、肌腱甚至骨骼以致坏死的慢性进行性病变.临床所见糖尿病患者的坏疽,大多数病人发生在四肢末端尤其是以足为主,因此国际上称它为"糖尿病足"[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于秀辰 吕仁和 《中国临床医生》 2002年30卷3期 3-5页ISTIC
【摘要】 <篇首>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一种慢性并发症,是由于糖尿病代谢紊乱、周围神经病变、血管病变、感染及烫、冻、烧、挤压伤等因素致皮肤、血管、神经肌肉、肌腱、骨骼损伤乃至坏死的慢性进行性病变,临床约96%发生在四肢末端,尤其以足为主,故称之为糖尿病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