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63
- 10
- 1
- 66
- 17
- 16
- 11
- 3
- 81
- 25
- 24
- 21
- 20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史建伟 王孟本 等 《生态学杂志》 2007年26卷10期 1634-163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细根(直径≤2 mm)作为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主要器官之一,在陆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重要作用.开展土壤有效氮变化对植物细根影响研究对于了解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的陆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1)土壤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元晓春 谢欢 等 《生态学报》 2024年44卷17期 7817-782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氮沉降通常会加剧土壤磷限制,微生物和植物将采取策略抵消这种负面影响.然而,氮添加下土壤微生物和/或植物如何影响土壤生物有效磷尚不明确.基于野外氮添加实验,测定了生长季(4月)和非生长季(10月)罗浮栲林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生物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飞 刘方 等 《生态学报》 2022年42卷24期 10201-1021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喀斯特地区特殊地质背景造就复杂破碎的地形发育出多样的微地貌,这使得清晰地认识土壤碳氮磷的空间异质性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存在困难.基于实地调查、土壤采样、实验测试的结果数据,引入混合效应模型评估方法结合变异系数,分别从全量(土壤有机碳、全氮、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学超 徐柱文 等 《生态学报》 2020年40卷5期 1551-156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人类活动导致氮和磷输入到草原生态系统,对土壤有机碳循环产生影响,但是土壤微生物呼吸(Soil microbial respiration,Rs)及其温度敏感性(Q1o)对于氮沉降和磷有效性增加的响应还存在争议.因此,依托多伦草原氮添加样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路路 胡雪凤 等 《生态学报》 2020年40卷15期 5377-538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西南亚高山针叶林优势种——粗枝云杉(Picea asperata)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土壤水分状况和氮添加下云杉碳氮化学计量比的变化及其响应过程.采用两因素(水分×氮素)随机区组实验,设置5个土壤水分梯度和3个氮添加浓度,其中土壤水分梯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沈芳芳 吴建平 等 《生态学报》 2018年38卷20期 7477-748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凋落物分解的快慢和养分释放的速度决定了生态系统中土壤有效养分的供应.探讨全球变化条件下森林生态系统凋落物与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有利于深入认识凋落物-土壤相互作用的养分调控因素,从而揭示生态系统C、N、P循环.通过模拟氮沉降增加试验,分4个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耿静 程淑兰 等 《生态学报》 2017年37卷2期 395-40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大气氮沉降输入会增加森林生态系统氮素有效性,进而改变土壤N2O产生与排放,然而有关不同氮素离子(氧化态NO3--N与还原态NH4+-N)沉降对土壤N2O排放的影响知之甚少.以大兴安岭寒温带针叶林为研究对象,构建了3种类型(NH4Cl、KNO...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倩倩 赵旭 等 《生态学报》 2014年34卷5期 1212-122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采用有效洞穴密度代替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活动强度的方法,研究了高原鼠兔有效洞穴密度(10、15、21和31个/625 m2)对高寒草甸优势植物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垂穗披碱草(Elymu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天鸿 程淑兰 等 《生态学报》 2011年31卷10期 2687-269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研究大气氮沉降输入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大气界面CO2交换通量的影响,对于准确评价全球变化背景下区域碳平衡至关重要.通过构建多形态、低剂量的增氮控制试验,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CO2排放通量,同时测定相关土壤变量和地上生物量,分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焱鑫 林启美 等 《生态学报》 2003年23卷6期 1230-123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采用土壤培养方法研究了3种纤毛虫对土壤微生物量及氮磷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向土壤接种肾形虫(Colopodia sp.)、尖毛虫(Oxytricna sp.) 和澳毛虫(Australothrix sp.),特别是澳毛虫,显著地降低了土壤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