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0
- 2
- 5
- 2
- 2
- 1
- 4
- 4
- 3
- 3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岑龙沛 严友进 等 《生态学报》 2020年40卷21期 7567-757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喀斯特石漠化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裂隙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内分析相结合方法,探索其有机碳和磷素含量变化及其赋存特征,以期为喀斯特地区开展石漠化治理和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 表明:4种土地利用类型裂隙土层土壤有机碳赋存含量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庆仁 李继云 等 《生态学报》 1999年19卷3期 417-42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论述磷在农业及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磷资源的危机以及磷肥在土壤中的理化特性,探讨土壤的供磷潜力,不同植物品种以及相同品种不同基因型对土壤潜在磷资源的吸收利用差异、营养机制、遗传特性及其利用不同作物的基因型来活化、吸收利用土壤难溶态磷的可行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云才 Urs Schmidhalter 《磷肥与复肥》 2007年22卷6期 74-76页
【摘要】 欧盟过去30年对磷肥需求不断下降,与历史消费高峰的1979年相比降低了63%.分析磷肥需求下降原因,主要是:多年土壤磷素持续盈余;不断推出新的环境政策;可持续农业发展观以及磷再循环利用等.欧盟的一些做法对我国的磷肥工业发展有借鉴作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钱前 章润阳 等 《生态学杂志》 2022年41卷11期 2128-2136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了探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生态恢复模式对喀斯特地区土壤磷素循环特征的影响,选择长期控制试验样地的3种土地利用方式(果树林(枇杷)、牧草地、退化干扰地)和4种生态恢复模式(常绿林、落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自然恢复林)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丁锐 陈旭辉 等 《生物技术通报》 2019年35卷7期 190-19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磷元素是农作物的主要营养限制因子之一,开发利用土壤中的磷资源对解决作物的磷素限制意义深远.植酸是土壤有机磷的主要形态,其矿化分解并释放有效磷的过程是一个酶促反应,植酸酶是这一过程的关键酶.植酸酶在土壤改良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领域具有较强的应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静 张锡洲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3年24卷10期 2821-283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通过土培盆栽试验,研究了16份野生大麦种质资源在相同供磷水平下磷素吸收利用的基因型差异,探讨磷高效野生大麦根际土壤无机磷组分特征.结果表明:拔节期和扬花期磷素干物质生产效率(CV=11.6%、12.4%)、成熟期磷素籽粒生产效率(CV=13...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陶冬雪 高英志 《生态学报》 2023年43卷11期 4390-439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随着全球磷肥需求增加和磷矿资源储量短缺矛盾逐渐加重,土壤解磷微生物在促进磷循环方面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因此有必要对其种类和促进植物磷素吸收策略进行全面梳理总结.荟萃分析了土壤解磷微生物种类并构建了系统进化树,重点论述了土壤解磷微生物促进植物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安晓霞 张盈盈 等 《草业学报》 2023年32卷6期 71-84页
【摘要】 为探讨施磷及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苜蓿干物质产量、磷含量以及土壤碱性磷酸酶(AKP)活性的影响,分析接菌及施磷条件下紫花苜蓿土壤速效磷、全磷与干物质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而阐明接菌及施磷对紫花苜蓿干物质产量及各指标之间关系的影响机制.本试验采用双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凯婕 栾璐 等 《土壤学报》 2023年60卷1期 269-279页
【摘要】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与80%左右的植物可形成共生结构,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对植物—土壤系统养分循环起重要作用.为改善我国南方典型瘠薄红壤加速酸化、磷有效性低和土壤生物功能退化等严重问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乔振江 蔡昆争 等 《生态学报》 2011年31卷19期 5578-558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土壤缺磷和季节性干早已经成为南方酸性红壤地区大豆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选取2个大豆品种巴西10号(磷高效)和本地2号(磷低效),研究其在不同磷素(0,15,30 mg/kg P)和水分处理(分别在开花期和结英期进行干早胁迫)下的反应,从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