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5
- 2
- 2
- 1
- 1
- 1
- 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姜凤岐 于占源 等 《生态学杂志》 2007年26卷12期 2069-207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针对辽西地区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人工林衰退问题,应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依据近20多年来有关油松造林的科研成果和基本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地带性植被特点、演替模式、生态系统退化的状态和程度;预测了到2025年该地区气候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文铎 邹春静 等 《生态学杂志》 2019年38卷10期 3153-316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刘慎谔先生是中国著名的植物学家、生态学家和林学家,他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了动态地植物学理论.本文作者利用动态地植物学理论,研究了中国东北地区植被的几个焦点问题:(1)地带性顶极是动态地植物学核心问题,在一个地区只有一个地带性顶极,受大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彭李菁 《生态学报》 2006年26卷11期 3732-373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通过与前人工作的比较,研究鼎湖山地带性植被气候顶极群落种间联结22a来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了22a,其种类结构尤其优势种类组成没有明显变化,这反映了厚壳桂群落处于演替的顶极阶段,其物种组成上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现群落中的种间联结强度比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邹厚远 刘国彬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02年22卷1期 1-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子午岭林区的北部,地貌上具有黄土丘陵沟壑的特点.该区植被的演替序列为:从弃耕地先锋群落开始,经草本、灌木群落时期到早期森林群落山杨(Populus davidiana)林或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林、侧柏(Platycl...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贤明 马克平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01年25卷3期 283-29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分析比较了暖温带中部至西南部20个落叶阔叶林群落类型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 1)一般情况下,乔、灌、草3个层次的物种丰富度(Sp)和多样性指数(D和H′)多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但均匀度指数(Ea)则多以灌木层居高;2) 处于亚顶极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