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59
- 19
- 56
- 17
- 4
- 4
- 3
- 66
- 15
- 12
- 7
- 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颜春鲁 安方玉 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7年23卷24期 148-152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研究地黄饮子水煎剂对去势大鼠骨强度和骨病理形态结构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去卵巢法制备大鼠骨质疏松症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地黄饮子水煎剂低、中、高剂量组,西药组(戊酸雌二醇片),每组10只,分别予相应药...
【中文期刊】 陈建斌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年32卷12期 5407-5409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地黄饮子”出自《黄帝素问宣明论方》,有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之功.主治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欲饮,脉沉细弱者.文章整理了连建伟教授运用地黄饮子治疗中风后遗症、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多发性硬化症的临床经验.有助于引导学生理解连教授临床...
【中文期刊】 朱葛馨 于晓彤 等 《山东中医杂志》 2016年35卷3期 263-266页 ISTIC
【摘要】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障碍和记忆力损害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突出表现为痴呆.地黄饮子为传统中医方剂,具有抗衰老氧化以及益智等作用,多用于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本文从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两方面综述近20年地黄饮子加减治疗阿尔茨海...
【中文期刊】 马建 刘继军 等 《现代中医药》 2021年41卷3期 95-100页 CA
【摘要】 目的 探讨地黄饮子加减联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肾虚血瘀证的疗效以及对血清疼痛介质前列腺素E2(PGE2)、一氧化氮(NO)、P物质(SP)、五羟色胺(5-HT)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9年2月于西安市第九医院接受治...
【中文期刊】 严淑婷 李若岚 等 《现代中医药》 2020年40卷6期 97-101页 CA
【摘要】 目的 通过文献检索对目前关于地黄饮子加减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研究进行梳理归纳.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方法,总结归纳地黄饮子的研究进展.结果 从地黄饮子的方解出发,总结归纳近年来关于地黄饮子的临床疗效试验和动物实验,发现无论是血管性痴呆患者还是血管性...
【中文期刊】 王岁福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5年38卷6期 39-40页
【摘要】 目的 探讨新加地黄饮子对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对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病人随机分为西药组和西药加中药组,治疗1月,评价疗效,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结果 西药加中药组优于西药对照组,基质金属蛋白酶-9较西药对照组...
【中文期刊】 刘宁 韩诚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4年39卷11期 6191-6195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表观遗传学因其动态观、整体观与中医的辨证论治、整体观念的理念高度契合.文章通过详细介绍表观遗传学中的N6-甲基腺嘌呤(m6A)甲基化修饰在神经系统中的调控作用,特别是m6A修饰可介导调控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发挥,对神经元突触功能起到关键作用...
【中文期刊】 武东燕 王小丹 等 《时珍国医国药》 2024年35卷8期 1843-1848页 PKUCSCDCA
【摘要】 目的 观察地黄饮子对db/db小鼠和APP/PS1小鼠的治疗作用,探讨地黄饮子"异病同治"改善糖尿病脑病(Dia-betic encephalopathy,DE)和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脑胰岛素抵抗的分...
【中文期刊】 王小丹 李钦青 等 《中国药学(英文版)》 2024年33卷10期 918-931页 ISTICCSCDCA
【摘要】 本研究通过地黄饮子对db/db小鼠进行干预,以期研究db/db小鼠脑和视网膜神经元凋亡的机制.首先,选取8-9周龄雄性db/db小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地黄饮子组(30.03 g/kg)、二甲双胍组(0.58 g/kg),每组10只.选...
【中文期刊】 陈小梅 鲁玉辉 《河南中医》 2024年44卷6期 857-860页 ISTIC
【摘要】 五脏苦欲补泻理论中,遂从本脏之所欲,顺其性而治者为补;逆从本脏之所喜,反其性而治者为泻,每一味药物均有补泻两方面.叶天士认为,肝风为"身中阳气之变动",遵"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的治疗原则,总结出治肝三法:甘缓法、辛散法、酸泻法.肝体亏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