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45
- 116
- 11
- 9
- 3
- 91
- 69
- 36
- 36
- 28
- 114
- 35
- 23
- 23
- 2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刘灿 谢更新 等 《微生物学通报》 2008年35卷4期 565-57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核酸的深入研究,给基因传感器的研制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基因传感器是分子生物学与微电子学、电化学、光学等相结合的产物,将在生命科学与信息科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成为DNA信息分析检测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近年研究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鸣 张烨 等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8年18卷3期 342-34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双体肽核酸(bisPNA)探针浓度值对漏声表面波(LSAW)-bisPNA基因传感器检测系统的影响.方法 LSAW基因传感器表面分别固定终浓度为0.001、0.005、0.01、0.05、0.5、1.0、1.5、2.0、3.0、4...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烨 府伟灵 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7年29卷12期 1161-116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PBS缓冲液pH值对LSAW-bisPNA基因传感器检测系统的影响.方法 LSAW-bisPNA基因传感器表面固定终浓度为1.0 μmol/L的bis-PNA探针,然后分别在pH 5.8~8.0的PBS缓冲液中和相应的靶序列杂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博 顾大勇 等 《检验医学》 2012年27卷5期 408-411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构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 HIV-1)电化学活性-非活性开关分子信标(CAs-MB)并验证其结构及功能.方法 合成并纯化针对HIV-1 gag基因保守区序列的CAs-MB,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循环伏安法(CV)验证其...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分子信标;电化学基因传感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鸣 陈伟 等 《重庆医学》 2008年37卷17期 1939-1940页MEDLINE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PBS缓冲液的离子浓度对构建的肽核酸(PNA)漏声表面波(LSAw)基因传感器杂交效应的影响.方法 将1.0μmol/L的PNA探针固定在LSAW基因传感器表面,分别加入10、20、50、100mmol/L的PBS缓冲液,观察不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鸣 府伟灵 等 《重庆医学》 2004年33卷8期 1129-1131页MEDLINEISTICCA
【摘要】 目的探索不同肽核酸(PNA)探针浓度对PNA石英谐振式基因传感器阵列杂交效应的影响.方法石英谐振式基因传感器阵列表面分别固定上0.005、0.01、0.05、0.1、0.5、1.0、1.5、2.0、4.0μM的bis-PNA探针后,观察其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湘建 张阳德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3年13卷20期 152-153,155页ISTIC
【摘要】 <篇首> 传感技术是信息科学的三大技术之一,是信息获取的重要手段.利用传感技术获取生物的信息是生物信息学发展的要求和必然.因此,随着生物信息学的发展,获取基因信息的基因传感器的概念应运而生.所谓基因传感器,其原理就是通过固定在传感器或称换能器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晓林 《生物物理学报》 2000年16卷1期 10-18页MEDLINEISTICCA
【摘要】 生物发光和化学发光在生物医学领域内的应用主要包括细胞学检测、分子生物学、卫生学检测、生物传感器、脂质过氧化检测和药物筛选等六个方面.其中细胞学检测主要是利用细胞内ATP导致的虫荧光素酶生物发光进行活细胞计数,目前已实现快速、动态、单细胞分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琼 伍辉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4卷16期 36-37页
【摘要】 目的:研究3p缺失区基因传感器,早发现人类个体的基因缺失,以便预测、预防肺癌的发生,即使有早期肺癌,本人积极参与治疗,也是可以治愈的。方法采用电化学中的循环伏安法与金电极的自组装法对缺失的靶基因进行检测。结果自组装的金电极用循环伏安法可检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换一批 加载中...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