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17
- 1
- 20
- 17
- 13
- 6
- 6
- 8
- 7
- 6
- 5
- 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王艳辉 张晓东 《生物技术通报》 2009年8期 50-55,7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转基因技术在解决全球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和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人们对转基因作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直存在争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研究出了多项分子技术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董立明 邢珍娟 等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17年36卷1期 56-61页
【摘要】 以转基因植物中常见的3种筛选调控元件、2种标记基因和1种目的基因为检测靶标,建立了能在一次PCR扩增中同时检测6种转基因成分的多重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当多重PCR体系中CaMV35S启动子、FaMV35S启动子、NOS终正子、bar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磊 唐光绪 等 《安徽农学通报》 2010年16卷23期 43-45,61页
【摘要】 比较遗传分析中常用的随机DNA分子标记、目的基因标记、功能性分子标记.综述了近年开发的几种分子标记,并对新型分子标记(功能性分子标记)进行阐述,如何利用Tilling技术和关联分析的方法开发功能性分子标记,并介绍了功能性分子标记的优点和利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熊发前 蒋菁 等 《中国农学通报》 2010年26卷10期 60-64页
【摘要】 简述了应用广泛的几种常用分子标记技术RFLP、RAPD、SSR、ISSR、AFLP的优缺点,以及对这些分子标记技术的常用分类方法,提出了分子标记技术的两种新分类思路,第一种思路完善了以技术原理分类的方法,把基因芯片技术归于同时基于分子杂交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熊发前 唐荣华 等 《分子植物育种》 2009年7卷3期 635-638页
【摘要】 随着功能基因组学的发展,分子标记领域已开始从传统的随机或匿名性分子标记转向目的基因标记和功能性标记.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start codon targeted polymorphism,SCOT)标记是一种基于翻译起始位点的目的基因标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义章 罗燕华 等 《中国农学通报》 2006年22卷9期 291-296页
【摘要】 葫芦科植物中包括多种以采收果实为主的蔬菜作物,对其进行品质改良、延迟成熟和抗病虫害的遗传转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目前,在葫芦科植物中已建立了子叶、茎尖、胚轴、茎段、原生质体和子叶节等的再生体系;用于遗传转化的方法有农杆菌介导法、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喆 何仁锋 等 《中草药》 2015年46卷3期 435-44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是基因组研究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基因定位与克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及数量性状定位等研究的基础,加之分子标记技术的蓬勃发展,为构建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奠定了技术基础.对遗传图谱的构建步骤、分子标记的种类、作图群体的种类及近5年我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莹莹 《生物技术》 2014年24卷3期 87-91页ISTICCA
【摘要】 分子标记技术的实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牡丹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品种鉴定等研究方面,TRAP、SRAP、SCoT、EST-SSR和CDDP等新型目的基因分子标记方法的应用为以RAPD、AFLP、ISSR、SSR等传统随机DNA分子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蔡翠霞 导师:马文丽 南方医科大学 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 2012年
【摘要】 转基因生物(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GMO)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