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6
- 2
- 1
- 11
- 8
- 3
- 3
- 3
- 22
- 5
- 5
- 4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张小燕 阮晖 等 《中国食品学报》 2012年12卷7期 162-170页
【摘要】 甾体激素类药物是我国医药领域的重要门类,雄甾烯二酮是甾体激素类药物不可替代的中间体.微生物选择性降解植物甾醇侧链生成雄甾烯二酮,能替代复杂的多步化学合成法,并减轻目前由于薯蓣皂素为原料造成的资源紧缺,对合理利用我国的甾体植物资源,推动制药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韩笑 杜春梅 等 《中国酿造》 2022年41卷11期 7-13页
【摘要】 基因组改组技术是传统微生物菌株改良方法的一种替代方法,该项技术通过基因组水平的递归重组,高效实现整个生物体的定向进化,突破了传统微生物菌株改良方法的局限性.利用基因组改组技术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得到大量性状优良的正向突变株,具有提高改良菌株产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叶世超 薛婷 等 《中国农学通报》 2013年21期 126-130页
【摘要】 归纳了热激蛋白、海藻糖、应激糖蛋白及相关基因与酵母耐热性机制的关系,并对提高酿酒酵母耐热性的技术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高温驯化、自然选育、诱变育种、原生质体融合育种及Genome shuffling技术,重点介绍了Genome shuffli...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磊 张远平 等 《现代食品科技》 2009年25卷10期 1107-1114页
【摘要】 本文通过基因组改组(Genome shuffling)技术将酵母菌株的多重耐受性能集中于同一菌株,从而选育出多重抗性的乙醇酵母,以分别以过热来活和紫外来活的酵母GZ-0533、GZ-241、GZ-582为亲本菌株,经过3轮基因改组后,筛选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文婷 邹懿 等 《生物工程学报》 2009年25卷6期 801-805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自然分离得到的原始菌种远不能达到工业生产要求,通过菌种改良获得高产菌种是有效的手段.传统方法虽然无需了解过多遗传背景就能取得成效,但往往耗时费力.随着DNA重组技术、原生质体融合、组学研究的应用日益广泛.微生物茵种改良的新方法和新策略诸如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欧阳兆东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8期 122-124页
【摘要】 本文以高效木糖发酵菌株和耐高温菌株为基因组资源,应用基因组改组技术手段,成功构建出耐高温发酵产木糖醇的创新基因组,并获得了改造菌株F5-3.与亲本菌株相比,改组菌株在43℃条件下能够循环利用细胞发酵,其木糖醇转化率高达 80%,生成速率达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齐路路 导师:罗水忠 合肥工业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食品科学(硕士) 2016年
【摘要】 由于农业中氮肥的大量使用,蔬菜中亚硝酸盐残留问题颇受注目。亚硝酸盐可引起消化道系统癌变以及血红蛋白失去输氧能力,引起机体缺氧中毒。生物法降解亚硝酸盐具有高效性与无污染性而备受瞩目,乳酸菌已被证实具有亚硝酸盐降解能力,但是乳酸菌降解亚硝酸盐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LIU Chun-lei 上海市药学会抗生素专业委员会首届青年学术论坛 2012年
【摘要】 本实验室将含假单胞菌头孢菌素C(CPC)酰基转移酶基因ecs的pYG233质粒转入产黄顶头孢霉(Cephalosporium acremonium)中构建可生产7-ACA(7-氨基头孢烷酸)的基因工程菌株,该菌株含有phleo(腐草霉素)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李立风 导师:郭勇 潘力 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发酵工程(硕士) 2006年
【摘要】 工业生物技术作为生物学、化学和过程工程学的交叉技术,被称为继80、90年代中兴起的医药生物技术和农业生物技术后的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浪潮,其核心目标是大规模采用微生物菌种和酶作为催化剂实现物质转化。故现代工业微生物育种技术是工业生物技术中的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金庆超 沈娜 等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5年40卷3期 178-182,19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目的 研究普那霉素产生菌株选育的分子育种方法,提高普那霉素的产量.方法 对来自6种始旋链霉菌基因组重排菌株的spy1调控基因,进行DNA改组研究,然后筛选阳性接合子进行发酵,HPLC法测定普那霉素两组分的产量变化.结果 建立了普那霉素生物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