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00
- 13
- 11
- 1
- 101
- 15
- 2
- 2
- 1
- 69
- 20
- 20
- 9
- 8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刘华平 《河北中医》 2011年33卷1期 58-59页ISTIC
【摘要】 <篇首> 外感发热是指感受六淫之邪或温热疫毒之气,导致营卫失和,脏腑阴阳失调,出现病理性体温升高,伴有恶寒、面赤、烦躁、脉数等的一类外感病证.其在内、外科发病率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影响工作和生活,严重者可出现神昏谵语,抽搐惊厥,有时甚至危及生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磊 《河北中医》 2007年29卷5期 423-424页ISTIC
【摘要】 <篇首> 外感病证包括甚广,有外邪袭表,外邪入里,外邪留恋等证.多为外邪侵袭,正邪相争,气血失和,影响脏腑.外感病证能引起或加重多种病证,诸如哮证、喘证、肺胀、水肿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理萍 陈志 等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1卷34期 164-166页
【摘要】 通过总结毛德西教授临床治疗太阳少阳并病发热证、外感风寒表实兼证、少阳阳明合病等外感病证,介绍临床常用方药。毛德西教授应用经方治疗外感病证,临床疗效显著。小柴胡汤为少阳百病之宗方,和解少阳之总方,外感病证、外感内伤皆可辨证用之。葛根为阳明之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锦强 赵建平 等 《光明中医》 2012年27卷11期 2173-2174页
【摘要】 目的 通过对诊治外感病证前瞻性用药特效原因的探讨,从而加深对前瞻性用药的理解,增强采取前瞻性用药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切实提高临床疗效.方法 结合临证经验和古今对外感病证的相关研究和论述进行探讨.结论 诊治外表病证前瞻性用药疗效好的原因在于前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茂泓 高生 等 《辽宁中医杂志》 2012年39卷5期 828-829页ISTICPKUCA
【摘要】 《伤寒论》中外感病证与内伤杂病实为一体.而现代社会常常忽视外感病证的治疗,致使许多外感疾病失治误治,外邪入里而成内伤杂病.文章从六经辨证体系及外感病证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外感病证与内伤杂病不可截然分开、脾胃气机的出入是外感病证和内伤杂病相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莉 王融冰 《中医学报》 2019年34卷4期 682-685页ISTICCA
【摘要】 外感病证发病与否与体质有关,体质强则不易发病,且不同体质对某些特定外邪具有易感性.外感病证病机传变的性质和部位与体质有密切关系,从阳化热、从阴化寒,中气强实易燥化归阳明,中气虚赢易湿化归太阴.外受邪攻,若体质强则易于痊愈,否则易内传出现复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嘉瑞 郭位先 等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4年36卷4期 333-335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杨博良先生治疗外感病证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杨博良先生治疗外感病证处方,在建立数据库的基础上,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开展研究。结果高频次药物包括茯苓、栀子、法半夏、郁金、黄芩、通草、赤茯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锦强 赵建平 等 《湖南中医杂志》 2012年28卷2期 80-81页
【摘要】 选取以感冒为主的372例外感病证,其中感冒病证200例,进行感冒的中医证候规律研究,所有观察对象均为2011年6~12月在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科就诊的患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生金 王小荣 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3年32卷21期 88-90页
【摘要】 阳虚外感病证在临床治疗上存在正不胜邪,久治不愈的问题,中医药治疗具有扶正祛邪,表里兼治的优势.文章总结了全国名老中医张士卿教授的学术经验继承人王小荣副教授治疗阳虚外感病证的临证经验,其认为麻黄附子细辛汤具有温助阳气,发汗祛邪的功用,对于阳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韩瑞洋 杨青疆 等 《中医临床研究》 2022年14卷32期 27-29页
【摘要】 中医典籍《伤寒论》对于伤寒杂病,特别是外感病证的治疗影响深远,为后世温病学奠定了基础.文章结合临床观察,论述《伤寒论》中关于温病三个典型方证——桂枝二越婢一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葛根汤证对于外感温病的治疗,探究《伤寒论》中温病理论及与后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