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1
- 4
- 13
- 1
- 5
- 4
- 4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王小娇 王佳玫 等 《广西植物》 2019年39卷5期 581-589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杂交和多倍化是蕨类植物物种形成的主要机制,往往导致多倍体复合群的出现.同一复合群的成员在形态上具有明显的连续性与过渡性,复合群内部往往存在复杂的亲缘关系,给分类带来很大困难.傅氏凤尾蕨复合群是凤尾蕨属中分类学问题最为突出的复合群之一,成员间...
【中文期刊】 包颖 葛颂 《植物分类学报》 2003年41卷6期 497-508页 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稻属药稻复合体Oryza officinalis complex中有5个二倍体物种,涉及B、C和E 3个染色体组,分布在亚洲、非洲和大洋洲.其中, O. australiensis 是稻属中惟一含E染色体组的物种;O. punctata则是...
【中文期刊】 付文炎 刘义飞 等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14年3期 314-322页 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多倍化是植物物种形成与多样化的重要原动力。研究植物特别是一些重要经济作物和园艺植物多倍体的起源与进化,不仅对于揭示多倍体形成过程中性状变异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可为植物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作为连接基因组序列片段到染...
【中文期刊】 聂谷华 廖亮 《广西植物》 2012年32卷5期 583-586,709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利用细胞学及系统进化方法,分析了禺毛茛复合体及其近缘种的多倍体现象,以及多倍体对植物物种形成、形态、生态及生理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禺毛茛复合体及其近缘种的多倍体现象突出,多倍体在形态上更为粗壮、生态分布上范围更大、生理上由于基因组的相容...
【中文期刊】 李忠虎 刘占林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12年32卷10期 2133-2138页 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绞股蓝属植物为典型的热带亚洲分布类型,中国是绞股蓝属的现代分布中心和多样化中心.绞股蓝属植物多倍体的系统进化研究表明,该属内广布物种绞股蓝多倍体种群经历了同源多倍化起源的过程.同时,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证据的研究解决了绞股蓝属部分物种间的系...
【中文期刊】 王恒昌 孟爱平 等 《广西植物》 2004年24卷5期 422-425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对长江三峡库区特有濒危植物丰都车前(Plantago erosa var.fengdouensis)进行了细胞学研究,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方面.丰都车前可能为一异源四倍体.其核型公式为2n=4x=24=12m(2sat)+12sm(2s...
【中文期刊】 王超 张宗申 等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0年18卷4期 339-343页 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篇首> 杂交和多倍化是植物最重要的进化方式之一,在自然界普遍存在着多倍体物种,约50%的被子植物和80%的蕨类植物进化历史上都曾经历过这种活动[1,2].在动物界,随着大量分子生物学证据的积累,有关杂交-多倍化物种形成的报道也越来越多[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