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2
- 9
- 16
- 14
- 1
- 1
- 19
- 6
- 6
- 4
- 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王洋 温丽荣 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8年20卷8期 1459-1464页ISTICPKUCSCD
【摘要】 在创新中药及现代复方中药研究中,药代动力学研究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单体活性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已较为成熟,而多组分药物成分之间协同或者拮抗作用及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却使得多组分药代动力学研究极具挑战性.目前尚缺乏符合中药自身特征的药代动力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守丽 黄凤杰 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18卷11期 2007-2012页ISTICPKUCSCD
【摘要】 传统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是单一或者几种有效成分在生物体内的动态变化过程.中药的多组分、多靶点、多效应等特点决定了其药代动力学的复杂性.药代动力学研究的片面性将限制人们对中药、复方制剂的药理和毒理认识的准确性,已成为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的瓶颈之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傅春燕 刘永辉 等 《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18卷5期 101-108页
【摘要】 从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的研究特点、多组分药代动力学研究策略及研究难点等方面论述了中药(复方)多组分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并把多组分中药(复方)的化学成分研究、药代动力学研究及代谢组学研究结合起来,从辨证论治、整体原则、由外及内研究中药(复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柏冬 王瑞海 等 《环球中医药》 2016年9卷7期 891-895页ISTICCA
【摘要】 中药具有多成分、药效物质不确切的特征,长期以来中药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存在许多困难。新的仪器、分析技术的出现,提高了中药体内成分分析的灵敏度,使得中药多成分药代研究成为可能。目前认为,在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中同时监测多个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是十分...
【关键词】 中药药代动力学;中药多组分整合药代动力学;中药药代标记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覃禹 仇峰 等 《解放军药学学报》 2011年27卷6期 548-552页ISTICCA
【摘要】 近年来,得益于分析技术的进步以及研究思路的开拓,中药药代动力学发展迅猛.由于中药特别是中药复方制剂成分复杂,生物样品内源性物质和共存组分干扰严重,要求高效简便的样品预处理和具有高灵敏度、快速、高专属的分析方法.而传统的单一组分的药代动力学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琳 刘宪英 等 《中国中药杂志》 2012年37卷12期 1761-176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以丹参普通片为参比制剂,研究Beagle犬口服丹参多组分渗透泵片后药物在血浆中的浓度变化,评价丹参多组分渗透泵片的缓释行为.方法:采用HPLC测定,日本岛津ODS-SP色谱柱(4.6 mm× 150 mm,5μm),流速1 mL·mi...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郝海平 郑超湳 等 《药学学报》 2009年44卷3期 270-275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是中药现代化研究链上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创新中药及现代复方中药研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尚缺乏符合中药自身特征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与评价技术体系,对于中药药代动力学学科关键科学问题的认识不够清晰.本文扼要概述了本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冯玉芳 《健康之路》 2013年12卷8期 81页
【摘要】 在中药研究领域中,多组分中药药代动力学的测定一直是研究的难点.本文从多组分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困难出发,着重分析了多组分中药药代动力学测定手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