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9
- 1
- 11
- 2
- 2
- 1
- 6
- 5
- 3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黄龙 颜卓程 等 《电子科技》 2018年31卷12期 38-42页
【摘要】 初级视皮层EC,oG信号利用植入的容性阵列微电板耦合大鼠皮层进行脑电信号采集,为了设计一款针对容性阵列微电极特性的皮层脑电采集系统,在模拟放大电路模块前端需要选择适配容性电极的前置阻抗变换模块.脑电信号经过模拟放大和A/D高速转换后在主控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维安 黄钰 等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07年26卷1期 1-5页ISTIC
【摘要】 介绍了在基于工作流的生物信息学软件平台上编写的可视化软件包(neural signal process tools),该软件包提供了比较完整的统计学算法,可实现多通道锋电位信号的并行处理,并将结果有效可视化,为在网络层次上研究神经元的功能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向宁 周炜 等 《生物物理学报》 2004年20卷6期 477-482页MEDLINEISTICCA
【摘要】 利用多通道微电极阵列上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网络,通过分析28~41℃范围内不同温度时网络自发放电频率、幅度和相邻峰电位时间间隔(interspike interval,ISI)的变化,探讨了温度对网络活动的影响.发现温度升高过程中放电频率、幅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苗苗 翟昊迪 等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24年46卷4期 1468-1478页
【摘要】 经颅磁刺激(TMS)因其可以非侵入性地探测和调制大脑皮层兴奋性和功能,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改善大脑认知功能等临床神经调控领域.工作记忆的功能实现需要多个脑区的同步活动,该文将行为学与电生理学相结合,通过建立跨脑区的因果网络连接,从记忆相关脑区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李天翱 导师:柴新禹 上海交通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硕士) 2010年
【摘要】 视网膜上假体可以分为外部装置和内部装置,其中内部装置包括了神经接口模块,即刺激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微电极阵列。作为电子器件与视网膜上的神经组织的接口界面,微电极阵列是整个视网膜上假体系统中相当关键的部分,对视觉感知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起到了关键作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静 封洲燕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09年36卷5期 641-647页SCI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大脑神经元胞外单细胞动作电位(即锋电位)的检测和分类是提取神经元脉冲序列、研究神经系统信息处理机制的关键.为了提高锋电位的检出率和分类的正确性,设计了一种处理多通道锋电位记录信号的算法,用于分析微电极阵列记录的大鼠海马神经元锋电位信号,电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艳玲 李向宁 等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07年34卷2期 169-175页SCI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对于培养的神经元网络而言,学习是外界刺激与网络响应之间联系建立和调控的过程.为构建合适的神经元网络学习模型,采用闭环低频(1 Hz)成对电极的电刺激模拟认知任务,在多通道微电极阵列系统中对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网络进行训练,使其发生网络层次上的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庆梅 肖丽丹 等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11年5期 745-74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嗅球(OB)是嗅觉系统的第一中转站,在嗅觉信息的识别和处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嗅球中具有多种类型的神经元,分别具有不同的生理特点和功能.本研究利用细胞培养技术,将嗅球神经元与微电极阵列(MEA)芯片耦合,构建一种细胞网络传感器,用于对多点的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锦琰 罗非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06年12卷6期 348-35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在清醒大鼠脑内同步记录内、外侧痛觉传导通路神经元的伤害性活动,在丘脑-皮层水平观察各脑区的编码模式以及脑区之间的功能联系.方法:麻醉状态下在动物丘脑和皮层的四个区域单侧植入微电极阵列,在清醒状态下给予伤害和非伤害性机械刺激,同步记录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锦琰 罗非 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年36卷1期 47-51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利用多通道记录技术在清醒大鼠前扣带回(ACC)记录神经元群的痛反应模式,以证实ACC在痛觉情绪编码中的作用.方法:在5只成年雄性SD大鼠的双侧ACC脑区植入微电极阵列,在大鼠术后清醒状态下给予尾部及四肢足底伤害性辐射热刺激,神经元的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