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90
- 4
- 16
- 12
- 7
- 2
- 2
- 26
- 10
- 8
- 5
- 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姚佳音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4年32卷19期 200-202页
【摘要】 文章从生命为先、关怀共情、严谨细致、知常达变等方面,分别列举相关医案,对古代医家的德与术进行了挖掘与探讨.文章旨在以古鉴今,为培养医生与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养,弘扬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素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史敏 魏琪 等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2年35卷3期 322-325,349页ISTICPKU
【摘要】 医学是"人学",其固有的人文属性赋予了医学应有的温度.然而,在医学检测技术和治疗技术不断提高的今天,医务工作者更多关注于疾病而忽略了人文关怀,成为患者负担加重、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因素.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许多美德,孙思邈"大医精诚"医德思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丽 刘晴晴 等 《中国医学人文》 2022年8卷2期 9-12页
【摘要】 本文从生命至上的人道主义精神、尊重科学的专业精神、舍生忘死的奉献精神、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四个方面,深入挖掘疫情中彰显的大医精诚之至善、至精、至诚、至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宏晋 顾倩倩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6年29卷6期 944-947页ISTICPKU
【摘要】 当前医疗卫生领域由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正之风的侵袭,致使一些医护人员医德医风有所下滑。为了重塑医护人员“白衣天使”形象,必须培养医护人员的大医精神。新时期培养医护人员大医精神可有以下六大路径:强化医护人员医德医风自我教育,自觉践行大医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狄碧云 吴婉莹 等 《江西中医药》 2021年52卷5期 12-15页CA
【摘要】 "大医精诚论"是中华传统医德思想中的典型代表,特别是全国广大医务人员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体现了"大医精诚"新的时代内涵.本文结合时代背景,进行深入阐释,并总结了"大医精诚"中华传统医德教育的时代价值.同时,探索构建基于"大医精诚论"的新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孟令涛 闫冰 等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3年26卷2期 226-227页ISTICPKU
【摘要】 从“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大医精诚”的道德观、“悬壶济世”的使命观三方面解析了中医文化视野下的职业精神涵义,从科技化、商业化、人文精神缺乏方面分析了中医人文精神缺失的现象.提出医学生中医文化人文精神培养路径:提高非中医类医学院校教师自身的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贤 刘毅 等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44期 56-57页
【摘要】 该文拟探讨中医药高校专业教师的职业道德与责任的特殊性.通过对工匠精神的认识、对高校教师工匠精神的明确定位,对中医药高校专业教师应具备的大医精诚和工匠精神进行对比分析,认为其职业特殊在于具有高校教师和临床医生的双重身份,肩负双重责任与义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董琪 聂多伟 《中外交流》 2020年27卷8期 26-27页
【摘要】 医学人文精神是人文精神和中国精神在医学实践领域的集中体现.在长期的医学实践中,彰显了以爱党爱民的家国情怀,济世救人的医者仁心,敬业奉献的担当作为,守正创新的科学精神,生命至上的价值操守,医患共情的沟通意识为体现的医学人文精神.医学人文精神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宝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17卷1期 50-51页
【摘要】 通过《大医精诚》与“工匠精神”的比较,阐述了药王孙思邈的医德思想与对医术精专的要求,以及对现实的意义.作为医学从业人员,要有精湛的医技、广博的知识、敬业奉献精神和不计名利、不计得失、无欲无求、专心医学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与患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玲丽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1年33卷6期 159-162页ISTIC
【摘要】 中医院校在努力适应社会需要的同时,应该大力挖掘中医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把人文精神的构建纳入到中医教育平台中,做到学校、教师、学生三位一体,发挥中医院校的优势,弘扬独具特色的中医文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