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848
- 18
- 5
- 2
- 297
- 212
- 72
- 56
- 15
- 134
- 47
- 38
- 35
- 26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黄艳辉 刘佳 等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42卷1期 249-253页ISTICCA
【摘要】 女性在青春期、月经期、妊娠期、产后、围绝经期等生命各个特殊时期,体内气血变动剧烈,气血阴阳重新分布,容易导致营卫、气血不和、阴阳失衡而出现各种不和谐的病理状态.该文通过分析女性青春期、月经期、妊娠期、产后、围绝经期等出现营卫不和的机制,提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叶萍萍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2年15卷8期 171-173,177页
【摘要】 "治未病"的思想最早出现于《黄帝内经·素问》中,倡导"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且沿用至今,是一种影响力很广的治疗疾病的思想."治未病"顾名思义,在疾病未发生的时候,要通过预防的手段,防止疾病的发生;如果已经疾病已然发生,则要针对现阶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敏 王轶蓉 《浙江中医杂志》 2017年52卷6期 462页ISTIC
【摘要】 《百症赋》是我国古代针灸歌赋中比较著名的一首,首见于明代医家高武所著的《针灸聚英》中.该赋以症状论治为主,言简意赅,辨证精准,取穴精简,是一篇较为全面、系统介绍针灸治病取穴经验的歌赋.全篇共论述了96个病症的主治穴位,其中有关妇科的病症共7...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微微 《内蒙古中医药》 2019年38卷10期 160-162页
【摘要】 中医调周法将传统中医方法与现代妇产科理论进行深度融合和渗透,针对妇科排卵功能失调等病症,临床实践显示中医调周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纠正排卵功能失调,恢复正常的月经周期.除此以外,与人工周期疗法相比,中医调周法的治疗范围更加广泛,从早期的月经病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振华 《江苏中医药》 2016年48卷11期 44-46页ISTICCA
【摘要】 四逆散组方严谨,药简效宏,乃经方配伍之典范,为疏肝理气之祖方.四逆散与四妙丸、生脉散、下瘀血汤以及四物汤加味组成合剂,用于治疗妇科病症,如:慢性附件炎、月经稀少症、盆腔瘀血综合征、经后腹痛症等,临床疗效满意.附验案4则以佐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雪微 隋永朋 等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11期 1510-1511页ISTIC
【摘要】 王艳萍老师治疗妇科病症如卵巢早衰、盆腔炎以及子宫腺肌病等病症具有独到的临证经验。王老师从医20余年来,法古而不泥古,中西合用,勇于科研创新,将现代西方医学与中医学相结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运用中西合参的辩证思维,利用中医中药的优势配合现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赛男 彭清华 等 《数字中医药(英文版)》 2022年5卷1期 93-102页
【摘要】 目的 利用文献计量学研究和可视化方法分析40年来国内外《傅青主女科》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过程.方法 检索国内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和国外WOS核心合集数据库(包含SCIE、SSCI和A&HCI),选取1980年1月1日至2021年3月10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玉玲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1年35卷9期 66-68页
【摘要】 目的 研究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对卵巢早衰不孕的效果.方法 从医院生殖中心2016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卵巢早衰不孕患者中随机抽取200例为研究对象.经比对分析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卵巢早衰不孕患者使用常规的卵巢早衰护理方式护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强 赵佳琪 等 《江苏中医药》 2020年52卷11期 11-13页ISTICCA
【摘要】 妇女于经断前后,月经闭止,邪无所出,郁积于内,破坏了机体多年的生理规律,致使肾中阴阳失衡,每易波及心、肝、脾等多脏,以致病机复杂,诸证蜂起;若枢机不利,不能转枢默运阴阳,可致阴不敛阳,虚阳浮越于外,蒸腾腠理,烘热汗出;若心肺阴虚内热,阴液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雪钗 《时珍国医国药》 2003年14卷6期 359-360页PKUCSCDCA
【摘要】 <篇首> 血府逐瘀汤出自王清任<医林改错>,由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赤芍、柴胡、枳壳、桔梗、牛膝、甘草组成,功专活血去瘀,行气止痛,擅治"胸中血府瘀血之证".本文对此方及其药味加减后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探讨其组方规律,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