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45
- 1
- 53
- 42
- 42
- 9
- 3
- 38
- 15
- 14
- 13
- 10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陈义初 皮名安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2019年18卷6期 492-49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比较改良B-T分流术和右心室-肺动脉重建术对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市儿童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所有接受手术治疗PA/VSD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术式的不同,将26例患儿分为改良B-T...
【关键词】 肺动脉瓣闭锁/并发症;肺动脉瓣闭锁/外科学;室间隔缺损/外科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郁夏风 刘锦纷 等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2016年15卷3期 219-224,24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对近年来本院实施的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PA /VSD)一期根治术患儿手术方式及右室流出道重建方法进行总结,结合术后院内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对比同期一期姑息 PA /VSD手术的术后生存率、并发症等情况,藉此对一期手术方案的选取进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冯致余 郭锐 等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年11期 41-45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探讨右心室-肺动脉连接在分期治疗肺动脉闭锁/室间隔缺损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肺动脉发育不良(McGoon 指数0.94±0.27)患儿8例,手术年龄10 d ~11个月,平均...
【关键词】 肺动脉闭锁/室间隔缺损;心脏外科手术;姑息疗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唐中才 《医学临床研究》 2020年37卷1期 71-7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后心室功能和收缩同步性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6 年 6 月至 2018 年 2 月 85 例在本院行 VSD封堵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在术前 1 周和术后 3、6 个月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沈晟 贾兵 等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2013年12卷2期 132-13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杂交封堵(Hybrid)技术治疗小儿肌部室间隔缺损(mVSD)的经验.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我们共收治18例肌部室间隔缺损患儿,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杂交封堵术治疗mVSD.其中男性11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东星 吴晓霞 等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0年19卷8期 624-626页ISTICPKUCSCD
【摘要】 <篇首> 病例1,患乾男,65岁.陈发性心前区憋闷4个月余.于2009年7月中旬活动后突然出现胸骨后闷痛,持续1h,当地县医院诊为"急性心肌梗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叶菁菁 蒋国平 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年38卷3期 311-31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经食管超声(TEE)引导室间隔缺损(VSD)镶嵌治疗的价值.方法:封堵器型号根据TEE所测的VSD大小(mm)+1~2 mm.在非体外循环下小切口入胸,经TEE全程监测,在跳动的右心室表面导入封堵器关闭VSD.结果:6例患儿V...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治疗;室间隔缺损/超声检查;超声心动描记术,经食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解春红 夏呈森 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年35卷6期 662-667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VSD)经导管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9月至2005年12月,共89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儿接受了经导管介入治疗.男47例,女42例;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韬甫 《医学临床研究》 2016年33卷7期 1419-1421页ISTICCA
【摘要】 【目的】分析两种麻醉方法对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95例在本院接受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儿为观察对象,根据其麻醉方法分为丙泊酚麻醉组(45例)和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组(50例)。观察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和麻醉效果的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亚平 孙建辉 等 《医学临床研究》 2012年29卷2期 309-310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总结室间隔缺损(VSD)介入封堵治疗的临床疗效和随访结果.[方法]25例膜周部VSD患者,男7例,女18例,年龄3~47(32±10.3)岁,体重11~65(37±12.5)kg,左心室造影测缺损直径3~10 mm,均经股静脉途径行...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治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