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2
- 2
- 2
- 2
- 1
- 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朱佳丹 赵治永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年1期 66-68页
【摘要】 宪法监督的司法化,是宪法监督的最主要和有效的方式.我国应当建立宪法诉讼制度,改革可以分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由行政审判庭审理少数"准宪法诉讼"案;第二阶段,宪法监督委员会和人民法院共同实施监督;第三阶段,设立宪法法院承担全部宪法监督职能,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建平 《河北法学》 2002年20卷4期 120-122页
【摘要】 宪法司法化有着充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宪法司法化与违宪审查、宪法解释是不同的概念。宪法司法化是指宪法在具体案件中的适用,是宪法作为法的效力的当然体现。宪法应用于司法实践,主要是审理那些涉及到侵犯公民及各种组织宪法基本权利,而在普通法律中没有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泉峰 《江海学刊》 2001年6期 72-76页
【摘要】 本文从考察美国、欧洲等国的法律入手,结合我国的司法实践,探讨了我国司法审查制度的现状,为使我国司法审查制度在法制建设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璐璐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28卷4期 103-107页
【摘要】 侵犯学生受教育权的主体可以分为两类,其中一类是和学生不存在行政管理关系的社会组织和个人.对于此类侵权,文章主张实行宪法诉讼.文章对受教育权宪法诉讼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了法理分析,同时找出受教育权等基本权利没能进入诉讼的原因,并提出建立中国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者荣娜 《反歧视评论》 2021年1期 152-176页
【摘要】 2010年以来,不受歧视权法律救济的诉讼支持体系持续完善,不受歧视权诉讼类型进一步增加.不受歧视权诉讼作为我国禁止歧视法律实施在司法救济程序中的体现,在促进宪法平等和反歧视法律观念普及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受歧视权规范不健全、缺乏统一标准等现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摘要】
事件概要
肯萨斯州托皮卡市的奥利弗·布朗夫妇要求当地学校允许他们的孩子在专门为白人子女开办的学校上学,但遭到拒绝。布朗夫妇遂根据联邦宪法第14条修正案关于平等保护的原则,向地区法院提起诉讼。结果,地区法院以“隔离但平等”原则为依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嵘 《法制与社会》 2009年30期 374-375页
【摘要】 我国现在理论界普遍认同以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为刑事诉讼目的的"双重目的理论".但"惩罚犯罪"的目的,存在着很多与现代刑事诉讼法治的价值目标相违背的地方,在分析这种理论缺陷的基础上,重构一种以维护宪法秩序为根本;正当程序为核心;真实发现为直接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娜玲 《社会科学论坛》 2009年4期 35-40页
【摘要】 程序性辩护是辩护方行使诉权的一种重要方式,其直接目的是促使法庭宣告警察、检察官程序性违法行为无效,使被侵害的权利获得司法救济.在现代完政国家,程序性辩护制度应在宪法和刑事诉讼中力求良性互动.因此,我国程序性辩护制度的设立与完善,不能局限于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文强 《西部法学评论》 2009年3期 44-51页
【摘要】 公民水权的内涵和目的决定了其性质,即公民水权是一种人权.可持续发展和环境正义理论及<关于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国际公约>等人权条约为公民水权的人权性质的确立莫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石和法律基础.公民水权的尊重、保护和实现需要从宪法的角度来加以规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柯阳友 吴英旗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06年8卷1期 17-23页
【摘要】 诉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公民人权的重要内容,是公民获得司法救济、实现权利的前提和基础.基于诉权启动的司法审判程序是保障人权实现的最有效的机制.从宪政的角度把握诉权的宪法权利属性,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认识诉权入宪作为宪政实现策略的实践意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