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56
- 6
- 7
- 5
- 3
- 2
- 1
- 51
- 26
- 7
- 7
- 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牛绍娜 赵锦华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1期 24-26,55页
【摘要】 红色家书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与家人说理、议事、言情、明志的书信,是珍贵的红色文化资源.江苏红色家书的精神特质表现在以柔情诉说坚定信仰、以己任厚植家国情怀、以无畏陶铸革命气节、以正己砥砺自我修养四个方面,对新时代政治生态营造、党员干部政德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傅维劼 赖自力 《中国军转民》 2023年19期 108-110页
【摘要】 在党史学习潮流以及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大背景下,如何让党史学习更有吸引力,更受学生欢迎,我们依托校级学生思政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的项目,开展了以毛泽东诗词为切入点的学生家国情怀教育,与学生党课、党史学习教育相融合,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万全 刘丹 等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22卷14期 96-99页ISTICCA
【摘要】 专业课"课程思政"通过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是落实"三全育人"的重要路径.本文以医学遗传学为切入点,立足其"基础-临床"桥梁课程的学科特色,构建"家国情怀-科学精神-仁心仁术-医学伦理与道德法治"四维思政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付桂玲 李锋熙 《生物学通报》 2024年59卷11期 27-30页ISTICCA
【摘要】 依托"黄河口湿地"乡土情境,基于"单元主题—子主题—情境主线—问题主线—任务主线—评价主线"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预设问题链,驱动学生学习活动,构建"生态系统及其保护"的知识体系,将生态系统功能原理应用于黄河口湿地的建设,助力黄河流域的高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毛林萍 《卫生职业教育》 2024年42卷1期 22-25页
【摘要】 立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命题,着眼于立德树人和治病救人,医学青年要积极传承和弘扬家国情怀.要从知、情、意、行四重维度领会家国情怀的核心内涵,激发涵养家国情怀的自觉意志,锻造投身实践的过硬品行,在祖国大地上谱就家国情怀,凝聚起以身许国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袁晓霞 陈彦竹 等 《新疆中医药》 2024年42卷5期 89-90页
【摘要】 课程思政作为新的课程观,在各门课程中都有所展现,但由于各门课程各自的特点与优势不同,其开展的情况不尽相同,本文围绕家国情怀为例,就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开展的课程思政情况,举隅3例,望能对中医类课程思政有所启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健崭 《齐鲁学刊》 2023年2期 82-89页
【摘要】 作为中华民族永恒不变的民族基因和中国人特有的精神品格,家国情怀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体现了人们对家庭和国家高度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它从个体修身开始,沿着家(乡)、国、天下的伦理路径不断渗透和化育,通过明确个体对家庭和国家必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齐晓娟 王玉阁 等 《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37卷2期 112-115页
【摘要】 生理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主干课,基于其课程特点,挖掘课程中诺贝尔生理学奖背后科学家的故事以及生理学大师对生理学及医学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史话及案例,润物无声地将思政教育融入生理学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蔡雅虹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44卷1期 17-24页
【摘要】 红色家书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了革命先烈的坚定信仰和崇高道德品质,富含革命英雄浓烈的爱国情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政治性、教育性、时代性和民族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强有力的支撑.将红色家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利于坚定大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