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43
- 22
- 5
- 1
- 130
- 5
- 3
- 2
- 2
- 16
- 8
- 7
- 7
- 7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王云辉 于河 等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41卷5期 357-36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辛温药在治疗外感病初起时其配伍应用经历了单纯使用辛温药、辛温苦寒相配、辛温与辛凉相配的3个变化过程.萌芽阶段(战国到晋唐)、成长阶段(宋金元)与形成阶段(明清)是温病学派形成过程中的3个重要时期,随着温病学派的崛起,辛温药由最初的辛温峻烈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钟瑜 杨国汉 等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年33卷1期 79页ISTIC
【摘要】 从小儿体质角度,谈儿科临床上用药弊端,主张慎用寒凉之品,维护小儿"稚阴稚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茜 《河南中医》 2006年26卷6期 32-33页ISTIC
【摘要】 "火"、"热"虽为血证急性期的基本病机,但亦不能排除虚寒证.由于"火"、"热"所导致的急性出血病势多急,以清热凉血止血之中药,血得凉则止;然而对于虚寒性出血,方中也可见到寒凉药,是由于虚寒性出血病势均不甚急,多采用标本兼顾、标本并重之法,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柏山根 《实用医技杂志》 2003年10卷6期 618-619页
【摘要】 在治疗32例失眠病程中,配用寒凉药,结果痊愈21例,好转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6%.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武 周冬梅 等 《新疆中医药》 2002年20卷4期 39-41页
【摘要】 <篇首> 中药的药性理论以其独特的方式描述了药物与疗效间复杂的相互关系.其中,四气五味中的四气又是它的重要特征之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子安 刘铁钢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年32卷10期 4386-438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以麻黄桂枝和金银花连翘这两组对药为例,探索辛温药和寒凉药现代药理作用机制的异同,为临床更好的使用这两类中药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基于麻黄、桂枝、金银花、连翘相对应的分子-靶标数据,分析得出辛温药和寒凉药共有的作用靶标(HWT)、辛温药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董正平 肖相如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2年27卷5期 1238-124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外感病滥用寒凉自古有之,于今尤甚.其原因有历史原因和现前原因两部分.历史原因包括:北宋时期,庞安时、朱肱等仅以季节和地域为凭,在辛温解表方中加入寒凉药,是外感病滥用寒凉的发端;金元时期,刘完素机械地强调“六气皆从火化”,以自制双解散等通治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程薇薇 刘建利 等 《中草药》 2010年41卷7期 1122-112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通过考察寒凉药与温热药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体外生长增殖的影响来建立评价中药寒热药性的实验方法.方法 用噻唑蓝比色法(MTT法)考察4种寒凉药和5种温热药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体外生长增殖的影响,倒置显微镜观察寒凉药、温热药对细胞...
【关键词】 寒凉药;温热药;人乳腺癌细胞MCF-7;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董涛生 《中华养生保健》 2010年10期 8-9页
【摘要】 现在一说生病,就要抗生素清热。好像万病皆有火。如此也成了滥用寒凉药的依据了。当然,也不能把所有的病说成是寒,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但是从我自己近年来的临床实际情况来看(南宁,地处西南,冬日无雪,夏天温度经常30度以上),阳虚者颇多,阳盛者少之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海洋 刘桂荣 《山东中医杂志》 2022年41卷12期 1337-1341页ISTIC
【摘要】 国医大师张志远临证遣方用药灵活不拘,善用附子配伍寒凉药物,以达到寒热同调、攻补并施的效果.如配伍大黄既可温散寒邪治疗冷秘,又可通经化瘀治疗阴痛;配伍石膏起到"阳中求阴"及"少火生气"作用,可治疗热病大汗伤阴;配伍败酱草可化气祛湿治疗带下过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