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56
- 3
- 20
- 10
- 9
- 3
- 3
- 8
- 6
- 5
- 5
- 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鲍佩 陈康玉 等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7年21卷5期 405-409页 ISTIC
【摘要】 目的 与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相比,右心室中位间隔部(RVMS)起搏能否进一步提高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效果.方法 选取安徽省立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植入心脏再同步治疗起搏器/除颤器(CRT-P/D)的患者386例,根据...
【中文期刊】 王楠 董颖雪 等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5年19卷2期 134-139页 ISTIC
【摘要】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价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心脏重构的长期影响.方法 连续选取2008年1月至12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初次植入双腔起搏器(DDD)的患者138例,所有患者术前和随访时行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心脏重构...
【中文期刊】 汪菁峰 宿燕岗 等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3年17卷5期 351-355页 ISTIC
【摘要】 目的 评价右心室起搏导线位置对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效果的影响.方法 71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CRT手术,53例左心室导线植入侧壁或侧后壁,18例植入前壁或下壁(非侧后壁);48例右心室导线植入心尖部,23例植入流出道间隔部.术前记录...
【中文期刊】 金炜 孟卫栋 等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1年25卷4期 306-309页 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左室电极在左室游离壁不同位置起搏对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患者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110例扩张型心肌病或高血压病合并慢性左心衰患者均符合CRT植入指征而接受CRT术,术后根据后前位和左前斜位的胸部X线影...
【中文期刊】 赵红霞 师金芳 等 《当代护士(学术版)》 2012年4期 120-121页
【摘要】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术中监护电极片、导线摆放位置对造影图像及监护图形的影响.方法 将70例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将电极片贴于肩胛骨外上缘及腋后线肋弓处)和B组(将电极片贴于左右肩峰下缘三横指及肋弓下缘)各35例,然后将2组患者的...
【中文期刊】 于海波 梁延春 等 《中国循环杂志》 2017年32卷z1期 62页 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是目前针对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有效治疗措施,其中左心室电极导线的位置是改善 CRT 应答的重要因素之一,选择优化的冠状静脉分支植入左心室电极导线至关重要. 许多临床研究表明左室电极应该植入在冠状静脉最延迟激动...
【中文期刊】 赵红霞 杨陇权 等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6年28卷12期 1155-1156页 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前,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CHD)的?“金标准”[1],但冠脉造影的图像质量对于CHD诊断的准确性和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2],图像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CHD的诊断及治疗[3]。优质的监护图形是冠脉造影顺利进行及患者生...
【中文期刊】 李国照 张翔 等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6年37卷4期 602-608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心脏起搏器或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导线穿孔患者心脏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临床、多种影像学检查及手术探查等证实的10例导线穿孔患者的心脏CT表现,判断导线穿孔与否、穿孔位置、有否合并心包积液、有无...
【中文期刊】 王豪 宋嫣 等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6年32卷1期 79页 ISTICPKUCSCD
【摘要】 患者男,6岁余.因颜面部浮肿、腹胀伴发热半年入院.3年前因室间隔缺损在我院行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1年前因病毒性心肌炎并发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在我院行起搏器植入术.体温38.9℃,神清,心界不大,无杂音.初步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血培养:提示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