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9
- 2
- 2
- 1
- 1
- 1
- 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梁向军 张蕙 《山西地震》 2010年2期 1-7页
【摘要】 对山西地区1970年至2008年的小震年频次分布用Klomogorov-Smirnov分布检验法进行检验,得出,山西地区的年频次累计次数与年频次有类似G-R的关系;由年频次分布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分析,山西带及其北、中、南三个区域在中强震前,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方震 黄显良 等 《地震研究》 2023年46卷2期 237-244页
【摘要】 基于2018年12月4日至2020年8月15日"霍山窗"地区全时段的断裂带土壤气H2的观测资料,根据测量值的分布范围对资料的可靠性进行了评价,对其气象影响因素也做了分析.结合"霍山窗"地区的小震集中活动,分析了断裂带H2异常与小震活动性的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袁道阳 雷中生 等 《地震地质》 2014年36卷3期 609-624页
【摘要】 唐会昌二年(公元842年),在中国西北的汉藏交界地区(现甘肃省东南部地区)发生了一次大地震,造成“地震裂,水泉涌,岷山崩,洮水逆流三日”的严重震害.经过对这次地震史料的系统梳理、考证和综合分析,认为其极震区大致位于今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洪德全 王行舟 等 《地球物理学报》 2013年56卷10期 3416-3424页
【摘要】 本文用波形互相关方法识别霍山窗重复地震对,进一步在重复地震对中搜索重复地震序列.人工挑选了一条时间在上覆盖2009年且时间分布相对理想的由8个重复地震组成的重复地震序列(Repeating Earthquake Series,RES).挑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瑞春 韩胜 《山西地震》 2013年1期 1-3,8页
【摘要】 依据地震地质构造和断裂带几何特征,将临汾盆地及其周缘划分为6个研究区域,运用近27年经过精确定位的区域台网地震资料,采用多个地震活动参数值的组合,结合震源深度分布、历史强震背景,分析临汾盆地及其周缘各研究区的现今活动状态.结果表明,现今应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丹 肖玉华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13年26卷5期 400页ISTICCA
【摘要】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是原发性肌张力障碍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罕见,多巴制剂的治疗效果较好.现将本院收治的3例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1 病例1.1 例1 女,10岁.因"动作笨拙,不能行走8年余"于2009年1月21日入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苏燕 刘素珍 等 《山西地震》 2011年2期 25-27页
【摘要】 运用P、S波最大振幅比计算得到2007年至2010年山西地区347次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山西地区小震错动方式以走滑型的正断层活动为主,伴有少量的斜滑、逆冲类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秀文 宋美琴 等 《地球物理学报》 2010年53卷5期 1127-1133页
【摘要】 收集了1970~2006年37年的小震初动符号建立了震源机制解数据库,研究了山西断陷带小震综合机制解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山西断陷带小震综合机制解以走滑正断层为主,断陷带两端以拉张作用为主,中部地区以剪切作用为主,忻定盆地、太原盆地的区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浩伟 包炳昕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05年21卷2期 108-108,128页CA
【摘要】 <篇首> 婴儿脊髓性进行性肌萎缩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临床上罕见,如不仔细询问病史及查体容易遗漏,我们曾收治1例,现报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患儿,女,1岁.于生后4个月时始父母发现患儿扶之不能站立,但可坐.坐时上肢前倾,仰卧时髋关节外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