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4
- 33
- 2
- 2
- 1
- 1
- 9
- 6
- 4
- 4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唐可伟 张宇静 等 《新中医》 2024年56卷22期 29-33页ISTICCA
【摘要】 腰痛症牵涉疾病广泛,病位较为复杂.张仲景在所著《伤寒杂病论》中提倡六经皆有表证,腰痛亦然.腰痛涉及三阴表证病机基本围绕阴寒凝滞肌肉、筋膜、骨节展开,并以温阳散寒作为治疗大法.根据发病部位可归纳为4类4法:病在太阴治以温脾散寒、化湿止痛,病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若涵 马一川 等 《四川中医》 2024年42卷3期 68-70页ISTIC
【摘要】 历代医家习将仲景的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桂枝加附子汤归于太阳少阴合病的方证代表,强调外开太阳之表与内温少阴之里的分治.但这种方证的归类方法,并不能突出本证少阴阳气大虚、病位已在少阴经、具有内传少阴之里凶险性的特点,易误导后学医师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璐瑶 刘敏 《环球中医药》 2023年16卷9期 1852-1854页ISTICCA
【摘要】 六经皆有表证,已为多数伤寒学者所认同.普通高等院校规划教材《伤寒论选读》将附子汤证列为少阴病里证.本文基于第304、305 条原文[1],从风寒邪气的传变、症状、组方三个角度重新解析附子汤证.认为附子汤证是风寒之邪由表入里、由阳入阴,阻滞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佳玲 李东海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9年53卷11期 41-43页ISTICCSCDCA
【摘要】 介绍从少阴表证诊治急性荨麻疹的经验.认为该病发作时以实热证多见,但亦有不少患者表现为虚寒证.治疗以少阴表证理论为指导,温阳解表为治则,方用加减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等.并附验案2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袁清洁 冯学功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9年34卷8期 3491-349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表证是《伤寒论》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正确识别表证并给予恰当的治疗是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路径.文章从表证概说、表证诊断、表证与继发性表证鉴别等角度层层推进,深入挖掘表证内涵,进而提出虚实是分辨太阳少阴的唯一标准的学术论点.对于指导临床准确识别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华龙 李姗姗 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0年6卷3期 44-4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真武汤出自<伤寒论>,是张仲景为太阳表证过汗伤阳、少阴病阳虚水泛病证而设的名方.后世用来治疗各种阳虚阴盛、水气泛溢之证,疗效显著.然而对其温阳作用,尚缺乏整方的系统、深入地实验研究,我们采用现代医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动物实验,深入探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元 《环球中医药》 2018年11卷3期 408-410页ISTICCA
【摘要】 通过对《伤寒论》六经传变规律的分析,认为脓毒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与六经传变各阶段具有相对应的关系,太阳表证与阳明热证、阳明实证、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分别对应局灶性感染、早期胃肠功能障碍、多器官功能轻度受损、胃肠功能障碍进一步加重、脓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闫朝光 孙瑞华 《江苏中医药》 2018年50卷8期 66-67页ISTICCA
【摘要】 《伤寒论》原文麻黄附子甘草汤条文中“无证”二字,历代医家多认为是无里证之意.结合全篇以及临证经验,认为麻黄附子甘草汤证所描述的是一个少阴寒化状态,无典型表证(发热、恶寒、头身疼痛、咳嗽、鼻塞等),无典型里证(吐利、便秘等),唯脉微、手足冰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婕 《环球中医药》 2017年10卷9期 1026-1027页ISTICCA
【摘要】 《伤寒论》提出了六经辨证体系,讲述了外邪入侵机体的层层机制,提出了明确的理法方药.本文通过分析六经的特点和六经表证的发病机理,分别论述了太阳经表证、阳明经表证、少阳经表证、外寒直中太阴、少阴、厥阴病引起的表证.从而说明《伤寒论》的表证并不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彭坚 廖薇 等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33卷5期 3-10页ISTICCA
【摘要】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所创造的六经辨证,是运用了一种"三分思维"的中国古代哲学方法,即在阴阳学说"二分思维"的基础上,再三分阴阳,将疾病的位置、阶段、过程、性质分为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六组,太阳、少阴属表,阳明、太阴属里,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