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6
- 3
- 1
- 24
- 1
- 28
- 5
- 5
- 3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朱晓倩 李嘉彤 等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32卷19期 26-28页
【摘要】 《静香楼医案》为伤寒大家尤怡所作,书中将各种病证分类为内伤杂病门、神志门、痿痹门等,该书精于伤寒,却不拘泥于经方,具有较强的学术生命力和临床实践意义.尤怡治学严谨,法于百家,用药随证化裁,轻灵活泼,《静香楼医案》当为如今中医守正创新的优秀指...
【中文期刊】 许正锦 蒋艺芬 等 《光明中医》 2023年38卷19期 3827-3830页
【摘要】 此文介绍了清代医家尤怡所著《伤寒贯珠集》的成书背景,从"以法类证、合理排序"与"博采众长,注解详明"2 个写作特点入手,介绍了尤怡撰写《伤寒贯珠集》的编排分类之特点及阐微释义之特色.并从《伤寒贯珠集》一书中探析与概括了尤怡的 4个相关学术思...
【中文期刊】 晏蔓柔 席崇程 等 《环球中医药》 2022年15卷1期 58-61页 ISTICCA
【摘要】 清代名医尤怡论治内科杂病颇具经验,其对于头痛的诊疗十分丰富.本文通过研究尤氏对头痛的论述,得出以下结论:一,从风论治,运用风药以祛风散邪,久病则风、血同治;二、从热论治,论述的热邪有郁热、胃热、湿热、肝火、风热、痰热、热毒七种,运用性寒药物...
【中文期刊】 王娟 陈玉 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2年31卷6期 91-93,118页
【摘要】 清代名医尤怡在张仲景等前人的基础上继承与创新,对虚劳的诊治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将虚劳分为虚劳营卫不足、肺劳、心劳、肾劳、脾劳、风劳、热劳、干血劳、传尸劳九种.详探病因病机,将虚劳的病因大致分为先天不足、感受外邪、烦劳过度,久病失理四...
【中文期刊】 李泽明 郑冉 等 《江西中医药》 2022年53卷3期 9-11页 CA
【摘要】 古之研习仲景学说的医家众多,明清大家尤怡独具慧眼,著《伤寒贯珠集》八卷,以伤寒治则为纲,按类分列六经原文,叙法诠证,解方述药,论药合证,提纲挈领,一目了然,尤如八百轮珠,个个在手,悟仲景要旨以法类证解析伤寒,书中汇聚诸家之学,阐幽发微,堪称...
【中文期刊】 关新军 顾武军 《中医药学刊》 2003年21卷12期 2077-2077,2105页 ISTICPKUCA
【摘要】 尤氏治疗血证,必详辨病因、病机,使源流俱澈,而后治有所依.强调辨证论治,而不拘泥成见,如论吐血,则分为风热、郁热、暑毒、蓄热、气逆、劳伤、阳虚、伤胃等八种,详考前贤方论得失,参以己见.
【中文期刊】 张新悦 周永学 《环球中医药》 2019年12卷1期 90-92页 ISTICCA
【摘要】 厥阴病因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情虚实夹杂,被认为是《伤寒论》学习中的难点.清代医家尤怡在其著作《伤寒贯珠集》中对厥阴病的本质,厥阴病的治法、方药,厥阴病治法禁忌,以及瘥后劳复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尤怡认为"阴尽阳生"是厥阴病发展的生理基础,阳...
【中文期刊】 王凯 连秋华 等 《江苏中医药》 2019年51卷1期 73-76页 ISTICCA
【摘要】 尤怡为明清时期吴门医派的著名医家,其治疗呕吐病证可概括为以下九法,即刚壮散寒、清凉和胃、消痰逐水、消食祛积、行气降逆、祛风和胃、理中安蛔、通腑导利以及温中益胃.其方药特色方面注重顾护胃之气阴,鲜用苦寒之品,善用经方化裁论治呕吐,这些都为后世...
【中文期刊】 白洁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38卷6期 701-703页 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清代医家尤怡所著《金匮要略心典》对痉病成因、脉证等的见解.[方法]通过对《金匮要略心典》的仔细研读、思考,并参考历代医家对相关条文的注释,分析阐释尤氏论痘的独到精妙之处.[结果]尤氏将痉病之因概况为2类,即重感寒湿、亡血竭气,并...
【中文期刊】 张仁岗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1年33卷5期 119-120页 ISTIC
【摘要】 《伤寒贯珠集》根据六经分篇,进而以法编次《伤寒论》条文,纲目并举,统率方证.全书条分缕析,细致透彻,条苏此种编次体例使学者更易掌握《伤寒论》辨证论治的真谛,对研究《伤寒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