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768
- 399
- 105
- 8
- 2
- 2395
- 169
- 72
- 48
- 47
- 1422
- 196
- 151
- 144
- 110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程漫玉 刘倩玉 等 《江苏中医药》 2025年57卷4期 61-64页 ISTICCA
【摘要】 黄疸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肝胆系疾病,目睛黄染是其重要特征.现代医学认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肝硬化、胆囊炎、胆道结石及某些消化系统肿瘤等疾病皆会导致黄疸."异病同治"是在中医基础理论辨证论治思想基础上的延伸,常用于治疗具...
【中文期刊】 李转好 戴红芳 等 《新中医》 2025年57卷2期 48-51页 ISTICCA
【摘要】 老昌辉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经验,对血府逐瘀汤运用颇有心得,用其治疗久病难治、情绪紧张者,效果尤佳.笔者有幸跟随老昌辉教授学习,现整理老昌辉教授运用血府逐瘀汤治疗月...
【中文期刊】 张瑜 肖阳 等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5年17卷1期 59-63页
【摘要】 小儿脾常不足,喂养失司,或疾病所伤,食而不化,发为食积.虽属脾系病症,但孙丽平教授认为食积日久可形成内热证,从而诱发多种儿科疾病.并注重先天禀赋异常与后天失养共同导致的体质变化.本文从小儿生理病理特点、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和体质学说出发,结合...
【中文期刊】 高振华 《国医论坛》 2025年40卷2期 6-8页
【摘要】 文章根据异病同治原则,紧扣阳明湿热火毒证的证候特征,以葛根黄芩黄连汤为主方辨治血证,并列举牙龈出血案、月经过多案、痔疮便血案以示其用.
【中文期刊】 黄赞澈 王晓翔 等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5年35卷2期 155-161页
【摘要】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指子宫内膜组织在子宫宫腔以外生长,是一类雌激素依赖的炎症性疾病,典型的症状为下腹痛、痛经,在育龄期妇女中的发生率为10%~15%[1-2].盆腔炎(pelvic inflammatory...
【中文期刊】 崔玉石 吴红飞 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24年30卷3期 391-395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祖国医学认为"肾精所化生之髓"在骨的形成、维持其功能等方面至关重要,肾气虚则髓减骨枯,骨量减少,发为骨质疏松症.膝骨关节炎同样以肾精亏虚为本,近年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骨质疏松症与膝骨关节炎在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发病机制等层面均有较强关联,二者常...
【中文期刊】 赵浩然 许芝银 等 《世界中医药》 2024年19卷8期 1153-1158页 ISTICPKUCA
【摘要】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许芝银教授对于瘿病诊疗经验丰富,认为甲状腺功能减退、亚急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肿瘤术后等瘿病在临床进展到后期均出现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或缺乏,常进一步累及肝、脾、肾等脏腑,均有阳虚证候.强调在辨治基础上审证求机,灵...
【中文期刊】 张伊妮 陈亨平 《浙江中医杂志》 2024年59卷7期 653-654页 ISTIC
【摘要】 笔者结合中医经典、现代医学模式及临床经验提出"形-精-气-神"的医学模式[1],并基于此医学模式,提出自拟调神方,具体方药:柴胡10g,黄芩10g,法半夏10g,远志10g,党参20g,酸枣仁20g,淮小麦30g,龙骨30g,牡蛎30g,炙...
【中文期刊】 李博 杨小静 等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4年31卷9期 159-163页 ISTICCSCDCA
【摘要】 现代医学中消化科疾病和妇科疾病分属不同学科,从中医整体观认知,脾胃与妇科合病可统称为带脉病.中医学认为,带脉病基本病因病机系湿热中阻蕴带、寒湿困脾阻带、火热灼带及精气血不足所致带脉虚陷,治疗主要采用通调带脉法,从带脉、脾、胃、肝及冲脉、任脉...
【中文期刊】 郭子宜 梁峻铭 等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43卷6期 642-646页 ISTIC
【摘要】 瘀热是血热与血瘀胶结而成的一种病理因素,广泛存在于外感热病和内伤杂病的不同阶段.儿童五官血络丰富,感邪易从热化,产生痈肿诸疾,其形肿大,其色暗红,难以彻清,反复出现,与瘀热致病特点相吻合,由此推测瘀热是儿童五官疾病重要病机之一.基于瘀热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