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50
- 289
- 96
- 17
- 5
- 169
- 64
- 51
- 28
- 24
- 451
- 281
- 111
- 97
- 87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王帅康 刘凤莲 等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年39卷15期 3756-3759页 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拟阐明催产素在大鼠大脑弓状核(ARC)中可能的镇痛作用及其受体机制.方法 利用热板痛觉测试和压力痛觉测试方法、脑内微量注射,测定催产素及其受体拮抗剂CAP518注入ARC后大鼠对热痛和压痛刺激的感知变化,探索催产素在大鼠ARC内痛觉调...
【中文期刊】 孙倩 杨美子 等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1年27卷3期 195-198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观察褪黑素对损毁弓状核大鼠所致肥胖的干预作用.方法 皮下注射谷氨酸钠,建立大鼠弓状核损毁所致中枢性肥胖,比较各组大鼠体质量指数(BMI) ;测定体温变化、摄食量和脂肪重;检测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
【中文期刊】 袁爱红 刘志诚 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9年15卷3期 211-213页 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探讨瘦素与弓状核瘦素受体(OB-R)基因表达和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以及针刺对T2DM机体瘦素水平和弓状核OB-R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给食源性肥胖大鼠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造成T2DM模型,随机分为针刺组、优降糖组...
【中文期刊】 WANG Yi-ying 李晓康 等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8年26卷8期 1762-1763页 ISTICPKUCA
【摘要】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对损毁弓状核大鼠所致骨质疏松症的干预作用,以从微观结构方面观察针效是否有赖于弓状核.方法:造模组新生期大鼠皮下注射谷氨酸单钠,120天后针刺组进行针刺,4个疗程后取胫骨检测.结果:雄鼠针刺对照组的骨小梁宽度、骨小梁数量均...
【中文期刊】 贾利云 曹力 等 《神经解剖学杂志》 2007年23卷3期 323-326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了探讨γ-干扰素(IFN-γ)对流产大鼠视上核(SON)、弓状核(AN)、室旁核(PVN)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将20只孕SD大鼠随机分为A、B、C、D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流产模型组;C、D组分别为流产模型+1 I...
【中文期刊】 章北林 黄民 等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7年27卷8期 738-739页 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研究青龙木提取物(Amboyna preparation)对大鼠脑片缰核(habenular nucleus)和弓状核(arcuate nucleus)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丘脑制成薄片,记录到内侧缰核和弓状核神经元的自发...
【中文期刊】 林雁龙 李钿 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05年11卷2期 178-180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观察损毁弓状核对大鼠异体移植骨生长的影响.方法新生SD大鼠26只随机分为MSG组和对照组.MSG组大鼠出生后第1、3、5、7、9d皮下注射10%MSG 4g/kg体重.对照组同法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存活至第60d,于背部皮下植入异体骨....
【中文期刊】 吕洋 曲娴 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年31卷4期 553-556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脑内核团诱发升压反应的作用.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利用脑立体定位微量注射系统给药,观察IL-1β在室旁核(NPV)或弓状核(AR)诱发升压反应中的作用.结果:①室旁核或弓状核(...
【中文期刊】 张朝晖 仲远明 等 《中国临床康复》 2005年9卷31期 162-164页 ISTICPKUCA
【摘要】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雄性家兔百会、肾俞等腧穴后家兔弓状核神经放电、睾酮释放、精子数量的变化,初步探讨针刺对雄性家兔性成熟过程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1-07/2002-07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中心实验室和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重点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