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2
- 1
- 27
- 1
- 5
- 3
- 3
- 3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燕东 《河北中医》 2011年33卷7期 1023,1026页ISTIC
【摘要】 <篇首> "金元四家"之李东垣最早提出了"风药"一词,并论述了祛风药在脾胃病治疗中的多种功效,以柴胡、升麻、葛根、防风、羌活、独活、藁本等药为代表.祛风药大多味薄气厚,其性辛散走窜,轻清升浮,根据其作用特点,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笔者临证治疗脾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嘉昕 张铁甲 等 《中草药》 2023年54卷9期 3004-301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药药引在古代医家的医案中多次被提及并加以运用,药引存在于方剂中或在煎煮时另外加入,加入药引之后,疾病治愈所需时间缩短,处方对于人体的作用效果提高.从药引的概念及起源、分类及各自作用、加入药引的原因及规律、现代中医临床应用研究以及对于药引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丽娜 贾天柱 等 《中成药》 2006年28卷12期 1803-180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药汁制系将药材与一种或几种药物的药汁共制的一种中药炮制方法,是中药炮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中医理论与中药应用相结合,充分体现了中医药特色.其炮制目的表现在解毒减毒、引药归经、纠正偏性、增强疗效、产生新作用、因病殊治扩大用药范围、精简处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焦中军 姜娟 《中国全科医学》 2003年6卷3期 240页ISTICPKUCA
【摘要】 <篇首> 社区中许多老年患者在服用中成药时,随意性很大,未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若能辨证地选用药引,不仅有引药归经,增强疗效之功用,还兼有调和、顾护、制约、矫味等功效,弥补其不能加减之缺点,所以服用中成药除用白开水冲服外,另可根据患者不同的症状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张丽 导师:王智民 河南中医学院 河南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 中药学(硕士) 2008年
【摘要】 药物姜制是中医临床的常用方法,历代经姜制的药材有90种之多;药材姜制能够减轻或消除药材的毒性或副作用、能够引药归经、能够协同增效。但目前全国绝大多数饮片厂,对于姜汁的加工和使用,特别是对姜汁的制备工艺参数和质量却没有严格的规范和标准。炮制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唐迎雪 《中国中药杂志》 2001年26卷5期 346-34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从理论和临床实践方面阐明了羌活对心脑血管病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收集临床及现代实验研究资料,分析羌活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意义。结果与结论:羌活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作用主要是:辛温通脉,畅行气血;疏达升清,调理气机;辛温宣散,祛风解表;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福双 苏鑫 等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35卷6期 1201-1203,1207页ISTIC
【摘要】 《苏沈良方》是北宋著名方书,书中记载多种酒剂的验方,在中医防治疾病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无灰酒、热葱酒、茶酒、薄荷酒、荆芥酒、盐酒、生姜酒及当归酒进行整理分析,探究各酒剂的功效和适用病症,总结出各酒剂的特性及其治疗作用,以期指导临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远红 赵卫浩 等 《中国医药导报》 2019年16卷9期 134-136,153页ISTICCA
【摘要】 中药炮制可以纯净药材并保证质量;可以矫臭、矫味,便于服用;可降低或清除毒性;切制饮片,便于制剂;改变药物的性能;引药归经等.白郡符先生十分重视中药的炮制方法,具体有火制法、水制法、水火合制法、油制法、制霜法、发酵法、取汁及其他加工法等.每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秦谊 郭霞珍 《医学综述》 2019年25卷13期 2679-2682,2688页ISTICCA
【摘要】 单行方的临床运用源远流长,从最古老的《五十二病方》《黄帝内经》到后世众多医籍均有大量相关记载.临床中单行方用于治疗脾胃病,或单用,或配合主方使用,具有佐助增效、兼治他证、引药归经、减毒避害及长期调理等作用.在以脾胃病为代表的慢性疾病治疗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姜玉 蔡玲玲 等 《环球中医药》 2016年9卷12期 1487-1489页ISTICCA
【摘要】 黄褐斑是临床常见的面部损容性皮肤病,因妨碍美观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但中西药治疗效果均不佳。本文收集历代本草中有关黄褐斑治疗的药物,总结此类药物具有取类比象,性温味甘辛,归经以肺、脾、胃、肝、心经为主的特点,药物功效包括益水清火、平补脏腑、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