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77
- 2
- 1
- 61
- 2
- 2
- 1
- 28
- 15
- 8
- 7
- 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林洁洁 覃伟钊 等 《系统医学》 2024年9卷18期 23-26页
【摘要】 目的 分析归脾汤合茯苓安神汤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7月—2022年12月玉林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老年抑郁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盛雪燕 顾崇禛 等 《中国民间疗法》 2023年31卷21期 57-61页
【摘要】 目的:观察敦煌神妙补心汤配合养心安神针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4 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 1 组、对照 2 组,每组 28 例.治疗组采用敦煌神妙补心汤配合养心安神针法治疗,对照 1 组采用归脾汤配合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孟庆玲 肖斌斌 等 《中医临床研究》 2021年13卷14期 83-85页
【摘要】 目的:对调督安神针法结合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按照抽样原则对86例心脾两虚不寐患者开展研究,根据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均43例,对照组予以普通针刺联合归脾汤方案,研究组予以调督安神针法联合归脾汤方案,为期1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根源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1年12卷10期 18-20页
【摘要】 目的:观察心脾两虚型不寐患者调督安神针法联合归脾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心脾两虚型不寐患者10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在归脾汤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其中对照组加用普通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丹 蒋健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0年32卷2期 199-205页
【摘要】 郁证性脾病是指思虑伤脾所引起的郁证.本文从脾藏意智、思虑伤脾生理病理,从归脾汤类方与类归脾汤方的主治、适应症及组成药物性能,从其他治疗脾病方药的功能等几个方面论证了郁证性脾病的客观存在;并从心脾同病、肝脾同病、脾胃同病讨论了郁证性脾病与心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玮 《心理医生》 2018年24卷4期 161-162页
【摘要】 目的:观察归脾安神汤配合耳穴埋籽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分成3组,治疗组予归脾安神汤口服,配合耳穴埋籽治疗,对照1组单纯予归脾安神汤口服,对照2组予阿普唑仑片口服,均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和4周分别进行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志兴 岳萍 等 《河南中医》 2008年28卷6期 74页ISTIC
【摘要】 <篇首> 焦虑症又称焦虑性神经症,ICD-10将其命名为焦虑障碍.据1982年全国12地区调查,在15~59岁人口中,焦虑症患病率1.48‰,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年患病率男性为20‰,女性为43‰,好发年龄为16~40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韶华 莫中周 等 《陕西中医》 2005年26卷2期 129-130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观察加味归脾汤治疗失眠症的效果.方法:治疗组选用加味归脾汤治疗失眠症50例;对照组给予舒乐安定片治疗失眠症25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64%.提示:加味归脾汤治疗失眠症疗效优于舒乐安定片(P<0.01)值得推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健美 刘宗春 等 《陕西中医》 2005年26卷2期 128-12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观察补气健脾,养心安神类中药配伍治疗失眠的疗效.方法:采用归脾汤加减(白术、党参、黄芪、当归、茯神、远志、炒菖蒲、炒枣仁、琥珀粉等)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结果:总有效率为91.11%.提示本方有补气健脾,养心安神,健脑益智之功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淑兰 陈少玫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7年31卷12期 52-54页
【摘要】 失眠即不寐,“胃不和则卧不安”源自于《素问·逆调论》.胃纳脾运,为气机升降枢纽,气血生化之源,化源充足神明得养,则静卧神安.胃气调和,升降有序,阴阳平衡,气血充盛,营气行,卫气出入,循环有度,夜寐得安;宿食停滞、情志失调,心神失养,则不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