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3
- 17
- 3
- 25
- 22
- 2
- 1
- 23
- 14
- 8
- 7
- 7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张芳 何剑锋 等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11年33卷2期 134-145页
【摘要】 利用2008年夏季我国第3次北极科学考察资料,基于流式细胞技术,对白令海北部陆架区的微微型浮游植物丰度、细胞大小(碳含量)、色素浓度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该类群的环境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微微型浮游植物中仅含聚球藻和真核藻,其丰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苏恒 董逸 等 《海洋与湖沼》 2022年53卷6期 1405-1414页
【摘要】 为全面了解黄海典型海区微微型浮游植物的季节变化特征,于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在北黄海獐子岛海域和2010年1~12月在南黄海胶州湾进行逐月调查采样,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表层海水中微微型浮游植物(picophytoplankton)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卫东 宋伦 等 《生态学报》 2017年37卷12期 4208-421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分别以18SrDNA的V4区和V9区为目标基因,采用高通量测序平台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海水样品中微型和微微型浮游植物多样性.利用在线分析软件对V4(F/R)、V9(F/R)和C4(F/R)3对引物的敏感性、特异性进行了评估和比较,发现自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军星 谭烨辉 等 《生态学报》 2016年36卷6期 1698-171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于2011年11月28日至2012年1月12日调查了南海南部113°E断面(5-13°N)微微型浮游植物的空间分布,并分析了其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原绿球藻,聚球藻和微微真核生物所有站位水柱丰度的均值分别为(1.71±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渊洲 张健林 等 《生物学杂志》 2015年5期 58-6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2014年5月在南海北部进行了采样调查,利用流式细胞仪对微微型浮游植物的丰度进行测定,并对其分布特征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海区聚球藻丰度平均值为1.1×104 cells/mL,高值主要出现在沿岸带和大陆架区域,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家利 王芳 《生态学报》 2014年34卷2期 282-29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盐湖在地球表层分布较广,中国是世界上盐湖分布稠密的国家.尽管盐湖生态环境极端恶劣,但它们依然是陆地特别是高原生态系统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微微型浮游植物(Picophytoplankton)通常是指粒径在0.2-3 μm之间的光合自养型浮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汪岷 白晓歌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08年32卷5期 1184-1193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利用荧光显微技术(Epifluorescence microscopy,EFM)对2006年夏季北黄海水域80个站点的微微型浮游植物进行了检测,并对其在平面和垂直分布上的变化以及昼夜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检测到聚球藻(Synechococcu...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汪岷 梁彦韬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8年19卷11期 2428-243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微微型浮游植物(0.2~2.0μm)是海水中最小的自养浮游生物,在世界各海域广泛分布,并在海洋有机物质循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荧光显微技术对青岛近海及其邻近海域冬季微微型浮游植物丰度进行了调查,研究了微微型浮游植物的空间变化和昼夜变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