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51
- 10
- 1
- 26
- 4
- 3
- 3
- 2
- 27
- 4
- 4
- 3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单子龙 祝明杰 等 《传感器与微系统》 2023年42卷1期 26-29页
【摘要】 基于微流控的液滴发生是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分子生物学检测数字化的基础.研究了一种新的微流控法制备微液滴,采用微流控与热泡喷墨技术结合的方法制备微液滴.利用热泡喷墨打印技术的液滴发生原理,本文提出了一种能够在1 s内形成超过300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烨婧 赵岩妍 等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25年44卷4期 442-45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利用新型可穿戴式惯性运动捕捉设备描绘中老年人的精细运动特征,探索精细运动缺陷与整体认知功能及各认知维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于2022年11月至2023年4月招募≥50岁受试者。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
【关键词】 精细运动;认知功能障碍;微机电系统惯性传感器动作捕捉技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续飞 秦红勇 等 《齐鲁药事》 2010年29卷2期 98-100页ISTICCA
【摘要】 生物传感器的原理是在传感嚣中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被用作传感反应.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与基于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制造的微悬臂梁平台结合,可以设计出一种功能非常强大的生物传感器.介绍微悬臂梁的工作原理,微梁的读出技术等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对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华才 《中国数字医学》 2009年4卷3期 85-89页ISTIC
【摘要】 微系统是随着微电子、微机械等技术的发展而诞生的新兴技术,在航空、航天、军事、医学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简要介绍了微系统技术的基本原理、性能特点、应用范围,重点描述了智能胶囊消化道内窥镜系统、人体腔道生理参数检测微系统、人体消化道施药诊疗微系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邢维巍 樊尚春 等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3年32卷5期 67-71页
【摘要】 为改善微弱生物信号处理,构建了微弱电信号检测分析实验平台.依托专业在相关科研领域的优势,自行开发了精密信号调理电路、多通道接口电路和数据处理系统,将多台高性能微弱信号处理仪器连接为一个综合平台,在统一操作界面的控制下,对MEMS生物芯片或M...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剑鸣 吕启蒙 等 《光学精密工程》 2013年21卷9期 2272-2278页
【摘要】 针对毒品探测的需求,对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及可工作于液相环境中的传感器进行了研究,利用分子印迹技术(MIT),结合薄膜体声波谐振器(FBAR)和微流体(micro fluidics)技术构造了新型传感器.首先,阐述了用分子印迹技术制作FBAR...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默 郑小林 等 《微纳电子技术》 2003年40卷11期 30-33页
【摘要】 介绍了软光刻技术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微传递成模(μTM),阐述了其特点、不足及其基本的工艺流程.最后通过介绍其在加工Scottky二极管阵列和光波导耦合腔中的应用,说明μTM在微加工技术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良明 颜国正 等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01年20卷1期 85-8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本文介绍一种基于微机电系统技术的视野自动扫描的新型侧视内窥镜系统的研究成果,对发展微创外科手术和未来医学工程具有积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龙飞 冯雪 等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5年34卷6期 515-518页ISTICCA
【摘要】 近年来,随着无线电通讯、嵌入式智能结构和微机电系统技术的不断发展,微电子设备、微传感器和便携电子器件等微型机电设备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在嵌入式系统、人体健康检测系统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各种健康状态的检测和评估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